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也说世博园的“斗拱情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9 18:25:00 | 文章来源: 《世界艺术》

 

备受世界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园的日日夜夜无不牵动着海内外赤子的心,在全民欢呼,媒体盛誉的同时许多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界人士却很郁闷、不解乃至指责的声音。本刊近段时间走访了各领域许多人士,总想祈求答案或明示,但终不得要领。随将零星得到的语言拼接成章予以发表,并在下期逐成专题,大家共议同勉,诉说我们心目中的“世博”及未来。本文实仓促、简陋些,实盼抛砖引玉之果也。

中国的世博会之路

世界博览会在中国最早被称为“万国博览会”,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上便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但却是由英国商人拼凑而成,并非当时清朝政府的官方行为,那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品分为四大类: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中国展品以丝绸、矿产品、植物蜡、漆器、中国茶等为主,大都属于原材料的范畴,尽管带有东方特色,却显得原始落后,形单影只。直到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才首次以官方形式参加世博会。但中国国家馆的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为了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圣路易斯世博会要求当时的中国馆布置一套清王朝的皇室内宅。但清王朝的皇室是从来不可向外人展示的。当时代表清政府负责中国馆建设的溥伦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克隆”了一套溥伦府的会客厅和卧室。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还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由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以及一座五开间的厅堂共同组成。院落前为一座红漆牌楼,牌楼雕刻华丽,前设旗杆,悬挂中美两国国旗。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典型的一厅两厢式样,陡峭的屋顶向上翘起,装饰着镇脊神兽,整个建筑被猩红、金黄、乌木、蓝等色彩装点得灿烂辉煌。庭院中有一个以细石砌成的金鱼池,池边辅以中国百合、牡丹、玫瑰等鲜花。此建筑被西方媒体称为“本届博览会上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然而就在这次世博会上还有另外一个名为“中国人类馆”的建筑,内有一组泥塑人偶:北京妆小脚妇人一;老爷一(面黑黄,吸鸦片者),时人也无不将之视作“国耻”自羞不已。溥伦曾下令关闭这个展馆。然而,蜂拥而至的游客由此看到的这恰恰是西方人对中国人当时乃至绵延朦胧至今的基本印象。

西方人的猎奇心理和文化优越感从鸦片战争之后一直持续到到现在的。这次在上海举办的EXPO2010也同样如此,但是中国元素的性质也在发生着一些性质上的微妙变化,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些重要的符号,之前被洋人拿来满足好奇心的东西现在成为“征服”西方人的有力武器。当然也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如此注重形象宣传的讨论,实用主义的经济展示与政治意义的国家形象应该舍谁取谁成为各有主张的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

本刊记者在上海参观世博会时,偶遇了中国文艺批评家马钦忠先生,马先生作为上海世博会雕塑景观设计组专家及世博会雕塑与公共艺术专家组成员之一,对园林、出版等许多领域都自己独的见解,谈到世博园他感慨很深,他认为世博会更应该以展示和传达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人类最新、最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为主旨,同时加入民间融资和操作的形式,并融入产业策略,全方位展示人类的未来和发展,而非一味的延续中国的传统符号来诠释我们当下的境况。

马钦忠:中国民间应该成为主力之一

World Art:您对现在正在进行的由政府出面组织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总体上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马钦忠:我认为它应该是中国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举办的博览会,比如德国馆是由一家德国企业承办的,美国是由几十家美国企业共同组织,虽然每次开会都很麻烦,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则,西班牙本次博览会也是由十几家企业介入组织的。效果都很好

World Art:他们是为了商业目的吧,但商业与文化科技元素的结合也很好呀!

马钦忠:其实是以科技文化的名义去营销它的产品。这次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在营销的这些产品大多数以城市的、建设、低碳经济产品为核心。因为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潜在市场。所以很多中国人在策划和宣传时会以为世博会会来很多人,但主力人群主要是我们自己人看热闹。这正是西方国家看中这届世博会的热点之中的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西方国家更有吸引力。

World Art:您认为中国馆的设计效果如何?

马钦忠:虽然我们的媒体把它说得怎么好,从我的角度来讲觉得做得不够理想,整体设计,就像一个仿古的庙宇。这种沉重的建筑符号反映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卑心理和要表现展示的所谓的民族自强感。

World Art:其实是在用一个封建、颓废的阴影来笼罩着我们。

马钦忠:我的意思是中华民族过去的伟大与我们没有关系。你今天所做的给这个民族的未来带来什么?这才是根本。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场馆设计没有掌握未来的感觉。

World Art:这个很遗憾,我看到许多北欧馆的设计和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很棒。都是面向未来的。很多国家馆都是高科技的设计和装置,感觉、色彩、线条非常舒服。就象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展,我感觉有点象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样子。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