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陈晓峰:艺术节不是宋庄发展的全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17 17:54:51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陈晓峰博客

宋庄给所有人一个在文化上主动思考或者重新定义可能的机会,这一点价值或想象空间一定要被强调,被提炼,以及做出来——否则对宋庄的认知就过于平面了。即便现在很模糊,但是对于它不断变化的未来,我们要强调这种可能性,只有保持这种可能性,才能产生文化上新尝试和多样性存在的可能。宋庄的魅力在于它无限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是全新的,而不是别人像打造一个工程可以简单塑造的,它的核心不是工程,不是艺术家盖工作室,而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带来的生活方式。仍然需要指出的是,它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于它的文化交流信息处于活跃的流动状态,这是它能够不断产生价值最关键的一点,这和保守的文化协会或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用一个具有文化生态村的概念以及践行,并在未来的时间段里将这种文化平台的意义发挥到极致,那么对于中国这个转型文化无疑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实验窗口,是启动更宽松更可能性内涵为基准的新文化一个可提供参考意义的承载。

当然,宋庄作为新兴艺术文化生态区域所展示的新价值、新观念,与艺术家个体微生存焦虑构成的矛盾场,也非常鲜明的呈现了整个社会在文化系统上面临的问题。宋庄的存在比任何文化现场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艺术家群体通过个体努力解决或超越不了现阶段的个体命运,那么宋庄的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模式也是需要被不断调整的——宋庄需要不断讨论艺术家上行通道的可能性或边界,需要很微观的层面重新赢得整个社会对艺术个体价值的尊重,对创造力群体价值的重新评估,这将是宋庄艺术生态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这里有一个前提,宋庄需要包容,因此每个声音或观点对现阶段的发展中的宋庄而言都尤其重要。

走在文化前端的艺术群体更需要推动今天人们对宋庄的理解和想象,也需要告诫宋庄的开发者们不能过于太实际,而是需要一个文化上的自觉推动责任,从而来应对今天整个社会文化上面临的困境。宋庄有100个理由做成一个像潘家园大芬村那样保守的满足观光客简单文化消费的地方,但是宋庄也有100条理由不能让自己类别于其他地方,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是野生的,是活跃的,是前卫的,是自由的,是包容的,它必须挑起新文化阶段的使命,从文化上寻找到更加可能性的扩展边界,不断用视觉的方式重启人们对文化的新认知、新观念、新思维——这是宋庄特别重要的文化基因,不能放弃这些最基本的因子,否则宋庄就不会有发展的苦楚,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对它的现状投以这么多的关心。每个人都对宋庄的发展隐约有些担心,甚至对本届艺术节前夕宋庄小堡铺上柏油路以及开幕式主持人误读的“贾宪庭”都过于敏感,当然都能理解,因为宋庄的发展确实有些令人困惑的,但是宋庄必须“豁出去”,才能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而不是自己先发闷骚把自己骚死,从大的方面它必须承担一种社会新兴或新型文化实验区的角色,从小的角度上看,如何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生态圈,从而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也符合目前创意产业风起云涌的超梦幻时代的大背景——宋庄的文化生态建设是一种有能力多向介入的一个活的湿的文化新兴场域现场,而不是行政长官单方面的意志力体现,宋庄更不是一个自我重新找到文化思维保守障碍的包袱。宋庄不需要现成思维运行下的简单解说词!宋庄需要包括政府在内各方对于文化态度和政策的重新见识和激活,并能在更多共容的状态下,找到新的文化价值出口。

当我求教于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宋庄的发展方向时,他认为,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保护自己,宋庄也同样如此必须走出去。我的理解是艺术节是宋庄现阶段走出去的一个举措,当然如果有想象力的话,宋庄这么大一块资源,加上宋庄链接起来国内外的资源,那么更多的可能性将会出现在后头。如何充分的利用宋庄现象,我把话再说得更直白一些,我想值得保守的文化系统去反省原有的文化体制。我想这都是宋庄的可能性和它的现实作为对称面的意义。对宋庄的担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个阶段艺术群体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一起介入,并推动一个处于发展进程中的宋庄,我想任何抱怨都是非常有局限的——宋庄赋予更多的价值是行动,并在实际的构建中完成不同的价值诉求。至少要让宋庄保持着一种“形象思维、情感、体验、想象力、创造”交汇,并体现文化力量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地方。文化上给人很有冲劲,非常具有活力感受——换句话说,一种文化上处于湿的状态,而不是文联以及作协那般干瘪和没有更新的实际意义——宋庄提示的是一种文化更新和超越可能存在的区域。但愿,对宋庄的价值判断无论现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都不是简单的对宋庄的一锤定音,宋庄还处于不断弹出新界面的阶段,这才是宋庄的真实。当未来全球100多个国家馆,各省的艺会馆在这里汇聚的时候,你还真无法预料这些展示全球以及各区域最新的文化,能够辐射出多少文化能量,以及如何生成新的文化价值可能——所以宋庄还需要不断的被定性,而不是现在简单的功能性很强的下结论。毕竟宋庄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的增值,以及它正在扩宽的。我作为全国12个群落的总协调人,除了西藏、新疆、台湾群落艺术节组委会有专人在负责之外,其他群落包括北京上苑,重庆,南京,江西,广西,天津,湖南,西安,大庆,整个过程我都和他们保持着非常动态的联系。这么多群落来宋庄做交流,实际上已经把宋庄的信息带给了各自的区域,我想宋庄艺术节搭建的很重要的一个渠道意义和价值就显示出来了。你很难想象当广西群落为组织艺术家来参加这个交流活动,专门开了12次会议的那种触动。艺术节跨界主题,并没有将展览简单定义为一个作品展,我跟很多群落策展人沟通过,作为一个策展人10%的精力是在展览层面,当然我最想说的是组织好展出作品只是策展人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有90%的精力想尽各种办法搭建各种平台将自己的群落运营出去,这才是今年跨界群落展我所思考的。

今天多元观念已经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文化上保守的副作用比创新艺术区对文化更具有杀力,如何在政府的层面保护创新艺术区的活力以及发展的独特性,并不是以破坏艺术家群体的利益为发展代价,这很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完全功利化的阶段,艺术家这个智力群体更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让艺术的价值生效,以唤起对这个区域文化的持续的建设和保护。那么它的意义将远远超过今天我们对于一个展览是否精致是否学术的简单要求要更重要的多。宋庄现在培植的土壤和气氛是艺术家形成的,那么宋庄将很快迎来它的第二个阶段,专业人士开拓艺术以及艺术衍生出来的各类价值,而这个阶段现在还刚刚开始,另外支撑这个阶段很重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对于宋庄而言都极度匮乏。我觉得宋庄目前很大的诟病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个层面而言。当然宋庄还有更多层面利益的纠结,但是我认为首先还是它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有可能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是一个前提。

现状是,过少的人才涌入到这样一个曾经是文化不毛之地,现在在搭建一个这么大的平台,最重要的是各类专业人才的匮乏,尤其艺术经营方面的人才,实际上从这届艺术节上完全可以看出来这方面的“窘态”,艺术节庞大的内容体量,则需要一个相匹配的经营团队将这些非常大的资源推销出去,但是如何运作这样一个全国艺术资源汇聚的平台,通过有效的运营手段,给更多的群体带来不同的机会,这是现阶段宋庄举办艺术节非常实际而又最困难的一环,需要很多有识之士来一起推动——这也是宋庄艺术节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这个领域需要过渡上市场层面天然的一个挑战。毕竟宋庄本身是一个庞大数量的职业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另外一个是外地的艺术家大批量的来这里做展览,除了单方面的学术交流,他们也需要得到市场层面的认可,而前提群体接受艺术作品需要一个平台来购买或收藏,但是缺少营销系统的专业人才来扩展艺术作品的价值,当然更遑论盘活整个艺术界庞大的艺术资源。因此艺术节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宋庄是非常具有文化的张力和未来有足够野心改变文化版图的标志性地理空间,那么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不断的赋予这个地方新的价值发现,以及导入更多的新观念,来碰撞这个区域作为实验场的意义。包括今年艺术节“跨界海选”遴选的《新周刊》主笔胡赳赳即将展开的“宋庄社会学”研究项目等,都是将宋庄的意义放到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完成它作为一个艺术文化价值增值的区域。宋庄自觉与不自觉汇聚的是一种智力或者创意群体的力量,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它让人看到文化未来虚拟的价值的一份,也看到了眼前必然的焦虑的一部分。

现阶段的宋庄注定不是最丰富和极为不完善的,但是你要接受宋庄的是一种对文化突破的推动和全部理想性的寄托,这样当你在艺术节上看到一个不能够让你十分震撼的展览,你才能理解宋庄要承载的东西。你才能确信宋庄作为前沿文化的核心地标只不过从1994年开始,真正被外界熟悉也不过是近5,6年的时间,那么请多给宋庄一些时间。请将宋庄当做一个文化生态圈来考量,我想可能看宋庄会更客观一点。现在还没到或不只是将宋庄定义为一个细节,一个内容的时候,宋庄需要的仍然是一种框架视野,仍然是一种观念和思维的变革,仍然是一种对新文化场域的价值判断。当然,我希望政府有关部分对于这里汇聚的所有艺术家个体给予足够的尊重,他们是这里的主人,别忘了这点。艺术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未来宋庄艺术家群体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艺术家如何思考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个体价值如何相对完整的体现,将是这些充满无限可能性地方最富想象力的问题之一。它甚至将可能见证知识分子或者将智力群体的命运在新兴背景下发生的变化的某种缩影。我必须迫使大家思考的是,宋庄现在是什么概念都可以装下来的阶段,艺术家必须敢想,而不是无误会和臆想它,必须把你的不解和困惑用更具体的方式介入到宋庄日益变化的大现场中,或者是冲突或者柔软的方式,推动宋庄真正的变化。宋庄需要的不是常规性的发展,需要的是新文化如何支撑起来的土壤实践。

宋庄不只是政府的,它有一部分一定是宋庄艺术家以及所有推动艺术发展的人士贡献的智力,以及发生在这里的情感,思维,表达方式以及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宋庄做得不是798简单的艺术交易,也不是博览会集成式的买卖行为,更不是双年展沦为少数人的特权,它是一个大家创造,共同相处,共同搭架平台,共同交流,共同呼应也共同产生文化异见,业共同产生价值,共同衍生更多存在而发生可能性变化的宋庄。从某种程度上看,宋庄首先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然后是认知共同体,艺术共同体,然后是价值共同体,然后是利益共同体,并不是简单的展览行为,一个简单的判断所能涵盖完宋庄全部的特别是它不断变化的意义。我的意见是,更多的艺术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宋庄的发展中来,去推动当代艺术在地标性的部位——宋庄发生变化的一切,而这个阶段正是直接连接艺术未来的重要一个可能性方向标。只要这样做,才能一起生成新的宋庄,不断推动变化的宋庄。当然这么说,有人会说太理想了,但是我认为在宋庄艺术的更多实践意义和可能性将仍然能够得到发展,我们不应该事先的人为去判断这个地方不太可能了,更应该觉得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况且宋庄对于艺术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并不是现在我们认为的已经到了发展瓶颈。宋庄现在的发展只是它最简单的阶段,更多的可能性还没有完全展露出来,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智力群里,能规划出宋庄艺术文化多样性的线路图和发展可能性的观点出来。艺术节同样不是宋庄发展的全部,但是宋庄需要通过艺术节开拓并引导国内外的信息交流,最大化的整合艺术资源,搭架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平台。

我还想提醒的是,今天去讨论宋庄局限性的时候,请别忘了它是一个真实和动态的生活现场,应该将这些问题带到现场中,我不认为现阶段只要解决卖几张画就解决了的问题,我倒担心的是用传统和保守的思维去理解这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地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包括政府都能看清楚宋庄的下一步会走到哪里,因为具有的艺术信息交流未来再这里汇聚,碰撞以及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力都将是不可估量,有些将超越我们的想象,成为推动全国文化。这是宋庄极具可能性的地方,而不是现在过去担心它不完美的现状。我还担心这里是不是有很多有新思维的艺术家,如果艺术家主体都没有能力去推动一个新兴或新型文化区的打造,那么艺术和生活的融入,艺术观念,以及当代艺术要创造的价值是多么的可悲。宋庄是文化上的一次大场面和观念以及认知上的超级变化,应该用更非常态的方式去深刻理解宋庄的意义,因为当互联网碰撞了多元化文化空间的到来,那么实体空间里,具有突破和创造性的文化区域——无疑落到了宋庄身上,那么它未来每走一步的示范意义,将直接对中国更多地方的文化产生间接的触动或直接推动的作用。

因为艺术有很强的流动性与推动力,这里的主体仍然是艺术家,只要这个群体能够保持特有的创见能力,那么由艺术推动的力量就不会轻易的被忽略,就一定能唤醒新的思考力,这也是明日的宋庄能够突破今日宋庄的局限之所在。即便是面临舆论风口浪尖的产业化背景下的宋庄,同样不应该成为束缚艺术家自身需求解放和突破的借口,恰好提供了一个用艺术改变某些事情的大时代背景,需要用艺术的创见和智慧,寻找到艺术家最好的价值坐标,共同推动并解决宋庄作为新兴文化生态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宋庄、艺术家,村民、政府,相关开发者,包括看客、作品、艺术节、利益分配等等这些日常的关键词,如何链接起他们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在更大的理解中,寻找到共同推动宋庄的合力,这需要各方有极强的共识,为一个新兴的成长区贡献各种声音和智慧,包括好的坏的,宋庄需要各种关注力,只要这样才能运行在一个文化高速扩容的阶段,才能迎来宋庄未来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上看,至少很少有这样一个具有不断可能性常识的文化实体区域出现,并且能够汇聚各种可能性的力量,尤其对于新文化内容扩展的意义,从而改写艺术文化的版图,宋庄起到了领衔的作用。

宋庄你完全可以误会或者不认为它的价值内涵。但是至少你不要用习惯性的思维错误的传播和解释它。一个已经因势而起的地方,你不可能还能让它保守到原来的状态,那么只有最大化的链接到各种新的资源,才能够不断推动让这个地方在文化上完全有别其他地方的作为窗口意义的价值凸现出来。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思维的文化体制不应该在宋庄成为主导,应该更大胆的展示一个超级发展中的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层次,多元化,以及文化在不同阶段发展呈现的新面貌出来——宋庄是一种艺术文化变量下出现的区域,转型期社会强烈的信号显示,没有理由不换种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来区别对待宋庄。当然,更重要的是也能让艺术家找到仍然可以自由创作和廉价生活的区域,而不是一个过于实际和趋利的埋头于产业开发的漩涡中,而迷失了宋庄的野性与想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