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真的要在艺博会上买吗?兼谈CIGE和艺术北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04 13:43:48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或许全世界的藏家都喜欢中国人的办事方式,扎堆,蜂拥,傍名气——在东三环上租个酒店,住上半个月,就能逛到两家艺术博览会,中间空余的五天还可以会会朋友,逛逛各大艺术区。无论王一涵邀请到了多少藏家,这些人大多数还是选择继续在北京呆几天,把艺术北京的开幕式给看了,董梦阳只要稍微请几个藏家,艺术北京的藏家数量就会多于CIGE的藏家。多次听到业界人士提出,两个博览会应该合为一个,在一个星期里,藏家、画廊主要忙于两场展会,真是疲惫。

真的是高成交量吗?

无论是CIGE还是艺术北京,就目前传出的消息看,今年藏家买气鼎盛,新晋买家也特别多,很多低价位、具有上涨势头的年轻人作品实现了高成交量。但是艺博会的成交量真的很高吗?当我们兴高采烈、热火朝天的讨论艺博会上成交火热、成交量放大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成交数据:2009年,115.43亿元;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成交量也达到了103.6亿元。就算在“艺术品市场暴涨”的今年,两家艺博会加在一起的真实成交额大概还不能到金融危机期间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的零头吧?这到底该说是艺术市场盘子小,还是应该说我们的市场现在还不够景气?有些人可能对这段话提出质疑,认为艺术品和小商品不具可比性。可是回头想一想,小商品的销售方式最多是批发到零售的二次销售,而艺术品交易却逃脱不了转手再转手再转手……的无限次销售方式。如果仔细调查艺术北京和CIGE的现场销售情况来看,真正被藏家买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大部分是被其他画廊买走囤货去了。这其实给艺术市场埋下了隐患。

不排除有作品成为终极收藏对象,但是由于前些年的交易额重新回归到市场中,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一旦不超过往年,其实就是预示着艺术市场看跌,至少可以说明艺术市场并不是表面所看到的火热和疯狂。

真的不希望暴涨吗?

在艺术北京开幕当天上午的论坛上,就有资本主义市场专家和艺术市场专家以及董梦阳本人都表示“暴涨不是一件好事情”。那忧国忧民的姿态,说得跟艺术品市场真的暴涨了似的。他们真的不希望艺术市场暴涨吗?未必全是。只有一种人不希望艺术市场暴涨:那就是还没有来得及囤货的人。艺博会一方面的任务是告诉别人“艺术品市场涨了啊”,一方面又以私人的身份告诉别人“涨得太快不是个好事”。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蜂拥”、“扎堆”等词汇用在这个地方依然合适,新藏家扎堆的蜂拥出现,如果真的有所宣传的购买力,艺术市场的暴涨其实就是一件好事,只是让新晋藏家们在1年内完成了10年内的收藏份额。长期的看下去,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都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更多的人是以投资的目的囤货、圈钱,或者说大家以传说中的疯狂为依据捕风捉影的涨价,别说暴涨了,只要不暴跌都是对艺术市场来说“不是件好事”。

笔者在艺术北京开幕前一天邀请北京当地一个身价数亿的大亨参加艺术北京,该大亨说:“正好我办公室装修,明天我带2万块钱,你帮我挑20张风景画。”当我告诉他“风景画”目前的价格之后,他就决定不来了,估计他怕在这个地方他像个穷人。所以嘛,艺术品市场还是要涨价,涨到1个亿,要告诉类似的大亨们:2万块钱是买不到20张风景画的。

真的要在艺博会上买吗?

艺术圈真的很小,小到了谁都不敢大声说话的份上。只有真正的以买来“挂在家里好看”为目的的藏家因为平时做别的生意忙的没时间,艺术博览会的市场的卖家主力其实就是各个画廊主们,他们其实很容易知道任何一家画廊的电话和代理的艺术家。例如搜狐文化关于CIGE的评论中提到索卡艺术中心老板萧富元想买杨画廊代理艺术家的作品没有买到。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可能真实的存在,经纪人圈里有句话叫作“我坐着你的轿子,同时我也是你的轿夫”(各地说法不一,请参考),意思是我囤你家的画,你囤我家的画,你帮我抬轿子,我帮你太轿子,我们炒高价格一起往前走。作为“著名轿夫”的萧富元,没有人不愿意让他帮抬一下轿子。买不到,只是买不到他指定的那一张而已。

艺博会只不过是用一种广告的形式告诉别人:“这画好啊,我都收了你还不收”,实际上不排除广而告之帮别人抬轿子的嫌疑。艺术博览会,还是需要更多的真正的买家进场,因为“轿夫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艺术博览会上购买作品。张三买了李四两张画花了100万,李四买了张三两张画也花了100万,在艺博会上,如果统计成“销售额200万”,这和著名的“吃屎哲学”没什么两样。如果艺术北京以至整个艺术博览会的销售额只是这么个统计的方式,这次艺术市场的疯狂也不过是虚构的疯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