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璜生:美术馆不是展览馆,是艺术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19 21:44:25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王璜生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发布现场

2012年11月18日,在德胜门外大街孔子学院总部字里行间书店,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先生热情地与大家分享着自己对美术馆的认识和见解。“知识生产、视觉培育、堡垒、生物体、公共性”是除美术馆之外不断被王璜生提出的词汇。他认为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缺少对中国古代艺术文献的集中展示,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美术馆是什么?美术馆能做什么?美术馆应该是什么?美术馆具体做了什么?带着这样问题,王璜生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终于在期待中与大家见面。该书是《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文辑的第一部。

“在我16年副馆长和馆长的生涯中、所思、所做、所为、所行、所言,这些多少透露出美术馆这一工作的“台前幕后”,透露出个人与美术馆的工作、学术和生命关系。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套《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文辑。”王璜生在书中写到。

为什么提出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与美术馆关系的问题提出,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美术馆长期以来的状态以及社会对美术馆工作的认识而发出的声音。‘知识生产’论题在西方的美术馆和社会早已成为共识,他们的美术馆也早已超越这样论题的探讨。而在中国,‘知识生产’的价值、意义及社会职能,还有围绕‘知识生产’的相关‘知识’的理论研究还远远没有得到认识,更不用谈重视;尤其是在美术馆的职能与范畴中,普遍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和基础认知。”王璜生说道。

“美术馆不是展览馆,是艺术博物馆。”在讲座中,王璜生一直在强调这个这个概念,“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画廊干着美术馆的事,而美术馆干着画廊的事”。

谈到第二部书的信息时,王璜生说:“我会以《当展览成为态度》作为书名。”关于这个书名,他提到了哈罗德·泽曼于1969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策划了著名的《当态度变为形式》展,王璜生希望这本书中表明自己的学术态度。在第三部著作中,他将会以“知识公共性”作为探讨的主题。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