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束缚自己
B:你客厅里挂着这两幅,是新作吧?
Y:对。现在主要就是这三个系列:“场景”、“迷宫”,还有就是笑的系列。
B:“场景”系列是由助手来完成实际的绘画部分的?
Y:助手画、自己画都行,比较快,一般一个月就能完成一幅。
B:“迷宫”是从2005年开始的一个新系列,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Y:我偶然看到一本给儿童看的迷宫的书。我觉得,在这个成人世界里,大人就是孩子的主宰,他们做这种迷宫的书,让孩子在里面找出口,或者画出通向财宝的一条路,诸如此类。我觉得这种做法来源于人类自身的系统。人类自有意识以来,就在寻找着什么。
古代,他们认为要寻找天堂,于是生活的规则都是按照要去天堂的方式设置,然后从人小时候就对他灌输这些。作为个体的人,他的一生也是困惑的,他要学习知识,要寻找爱情、财富、成功等等,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选择在等着他,总是处在一个寻找的过程中。
文化也是如此,不管东方西方,不同的文化类型都在不同的迷宫中。我们整天琢磨来琢磨去,想着怎么才能走出迷宫,可真有一天走出去了,发现又进到另一个迷宫里去了。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方向。
美国很强势,他们利用科学技术似乎为人类指出了一个方向:以后坐着飞船去外星,建立一个新的社会。
B:这个系列的开始是那幅《寻找恐怖分子》。
Y:“9"11”之后,美国开始搜寻恐怖分子头子拉登,但是找到现在都没找到。为什么找不到?这是有原因的。这幅“迷宫”里也试图要说出,在国家之间进行政治角力时,他们也处在一个迷宫的状态,一个游戏状态。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找恐怖分子,不如说是想要恐怖分子所在的这个地区。所以我觉得拉登是永远找不到的。所以当时画这幅画,就是对政治游戏的一种反讽。之后就慢慢发展成系列了。
B:画面是一个迷宫,也是一个从高向下俯瞰的角度。你是想站在高处看人类社会?
Y:这算得上是我创作这个系列的理由。当然,自身的迷惑也包括其中,所有的事情都看不清楚。就算你以为你看清楚了,也还是不清楚的。
B:如果将你之前的人生经历绘制成坐标系中的一根曲线,你觉得这应该是怎样的一根曲线?
Y:我不希望自己是线性的,我希望自己是多线性的,是一个框架,一个多面体。会画画的那个面可能就凸出来,没有音乐 .胞,那个地方就凹进去,这样你就可以在你喜欢的那个地方无限发展下去。如果是线性的话就会考虑前后关系,做时间和逻辑的判断,这也许会限制人的思维。
B:你不想被任何事情束缚。不管是什么。
Y:对。我想保持这种创作的状态。
喜欢冯小刚的电影
B: 你的画是有故事的,你也曾把自己比作导演。你喜欢看电影?
Y:挺爱看的,但我不爱看严肃的、探索的这种电影,电影对我来说是娱乐方式。外国电影文化背景不同,相比之下更爱看中国电影,中国的通俗电影。我觉得冯小刚电影的很多节奏和镜头,都是用喜剧片的方式在做,但是内容上已经超出了娱乐片的范畴。虽然故事比较老套,但其中的一些语言和内容,都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重新的认识和解构,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启迪,所以他的电影外国人看不懂。
冯小刚出来以后,其实中国电影就已经变了,但大家好像都不知道。我在一般的电影评论文章里,好像都没有看出来冯小刚的电影里要阐释的是什么。他针对的是一些社会现状、知识系统等方面的东西,跟以往的电影不同,至少跟张艺谋他们是不一样的。到了后来像宁浩他们,就更不一样了,他们更具有未来的指向性。
B:电影所面向的人群更广。
Y:电影自产生以来,就对绘画产生了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没有被正式提出,没人说过“电影绘画”这回事。但你从很多绘画作品里都能看到这种影响。比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够在艺术中找到其对应的“大脸画”,这种“大脸画”在电影产生之前是没有的。这种视觉的经验正是源于电影,源于胶片。因为只有镜头可以推得特别近,让人脸部的各种特征都能体现出来。
还有很多美术作品,在一张画里有不同时段的表现,电影蒙太奇也是同样的原理。这不就是从电影里学来的吗?我甚至觉得杜尚,他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换一个环境放置,就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肯定也是受了电影的影响,也许没那么明显,但也肯定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说这世界需要艺术家。你画了一张画可能对你自己来说无所谓,但很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启迪,这个人可能是商人,可能是科学家,他会想:可以这样画,那我为什么不能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换个方式做呢?
B:所以你对艺术不是无奈的。
Y: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就只能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去处理。但是面对自己的创作和思考时,还是比较认真的。
B:那你会去拍电影吗?
Y:现在没有这种想法,还是喜欢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