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举行艺术品份额发行上市路演时,展出的《黄河咆啸》(左)和《燕塞秋》(右)。
特约专家 牟建平
3月16日,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第一批挂牌上市的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啸》以17.16元收盘,以600万份额计算总市值1.0296亿元,突破亿元大关!但在第二天开市前,接到天津市政府监督部门通知,被勒令实行特别停牌。
其实,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首批挂牌产品的非理性炒作早已遭到业内专业人士的普遍非议了,艺术品股票化的诸多弊端在这波人为炒作中已暴露无遗。作为新生事物,文交所在先天设计上又存在哪些不足?艺术品是否适合股票化金融化?如何抑制坐庄投机的人为炒作?究竟归口哪个职能部门来监督管理?这种模式业态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
先天不足,初衷有误
首先,天津文交所简单抄袭照搬股票的模式把艺术品挂牌上市本身就大错特错。艺术品不是股票,根本不具备股票的投资特性,股票有净资产,有成长性,有分红送股,有市盈率,而这些艺术品统统都没有。艺术品只有它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价格。举例来说,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是4.69元,当跌到净资产时,股民就会认为物有所值考虑买入。但你能告诉我白庚延《黄河咆哮》的净资产是多少吗?市盈率又是多少倍?我看哪一个人也不可能说出来。所以,艺术品不能抄袭套用股票的模式,因为两者缺乏起码的共同点。
其次,把艺术品分割挂牌上市就更违背了艺术品收藏的特性。艺术品不可以虚拟收藏,它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拥有”。艺术品股票的设计思路是“现在艺术品收藏的门槛太高了,动辄上百万、千万元,普通人买不起。将艺术品拆分上市,可以使普通的投资者都有机会拥有艺术品,尽管只是若干分之一。”其实,艺术品自古以来就不是大众玩得起的,从来是小众有能力购买的,“人人拥有艺术品”本身就是一大误导!每个老百姓都买得起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这不是胡闹吗?一个投资者买了某挂牌艺术品的若干分之一,但这件艺术品你拿得走吗?这不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吗?同时艺术品收藏讲究完整性,把一幅画拆分成600万份,这对艺术品整一性而言完全是无知!这种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来乱搞的行为,不仅是对艺术品的一种亵渎,也是对收藏文化本身的肤浅认知。
其三,艺术品股票化混乱了艺术品的真实价格,人为造成了投资风险。艺术品为什么不能股票化、金融化?因为一件艺术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一级市场画廊、古玩店和二级市场拍卖公司主导决定的,并不是由文交所的成交价说了算的。并不是说,白庚延的《黄河咆哮》总市值一个亿,他的市场行情就发生改变了,画廊的价格依旧还是几万元、几十万一幅,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倒挂和虚高所带来的风险恰恰是把艺术品当成股票炒的产物。一幅在市场中本来很便宜的画拿到文交所搞所谓的“金融创新”后就身价徒增了几十倍,它增值的依据何在?笔者并不是说白庚延个人不适合挂牌,即便换成齐白石也同样解决不了价格虚高的问题,一件齐白石的画,假如在拍场值1000万元,你放到文交所拆分上市后给炒成10亿元一幅也是不可以的,作品本身的定价权是由拍卖场和画廊、古玩店决定的,而不是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之所以不能股票化,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股票的价格体系是单一的,而艺术品的价格是多元的。一个股票就一个价格,没有第二个价格参照。而艺术品就完全不同了,在挂牌上市之前就已经有了大家公认的市场价格,所有文交所挂牌的艺术品价格都必须遵循拍卖会和画廊的价格,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设计缺陷,盘子太小
天津文交所当初为黄河咆啸设定的600万份额,注定为投机炒作埋下了伏笔。这种袖珍型的超小盘,为庄家坐庄操纵价格提供了可能,稍有股票市场常识的人都知道600万盘子的危害性。在股票市场,股票的上市流通盘每每都在一个亿以上,有的甚至多达数10亿,而且发行价也不菲,这样超大的总市值规模就确保了没有几十亿的资金是难以人为炒作的。而天津文交所600万份的超小盘很容易被社会上少量资金控盘,几千万元就可以“坐庄”翻江倒海,所以在设计艺术品挂牌上市的规模上就存在极大的缺陷,反映出设计者对金融市场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超小盘所带来的设计漏洞最终被事实所验证。天津文交所3月16日发布公告,点名警告两个投资账户。公告称:“投资人00007616和00047273于2011年3月10日至15日期间,采取大量且连续申报方式,造成20001(黄河咆啸)和20002(燕塞秋)股价异常波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属于异常交易行为,对其给予警告,如仍有异常交易行为,将暂停或限制其交易。”熟悉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大量连续申报”就是“坐庄”行为,就是操纵股价行为。这两个被警告的投资账户实际上是采用“对敲”的方式连续买入和卖出,以达到操纵价格的目的。如果当初设计时份额足够大,坐庄的可能性就较小。可是白庚延的一幅山水画发行定价600万元已经很高了,不可能上市认购时前就值几千万、上亿元,这实在是个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