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亨利·卢瓦耶特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截至2010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年接待观众860万人,北京故宫的观众则达到了1283万人。这两座气质完全不同、又有着相似历史的国家级博物馆,在过去六年里开始有了交集。2005年以来,两座博物馆两次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可以预见未来的合作充满各种可能性。在2011年故宫“重扉轻启——宫廷生活文物展”赴卢浮宫展出期间,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和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亨利·卢瓦耶特就合作关系、管理理念、经营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卢浮宫和故宫是处在亚欧大陆两端的,有着很多相同命运的两座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2011至2015年合作协议》签署的背景下,故宫和卢浮宫将会有怎样的合作?
卢瓦耶特:中法博物馆之间有过丰富的文化交流,过去多是在吉美博物馆和中国的一些学术机构之间。现在,卢浮宫取代了这一位置。有两个理由,第一:卢浮宫的收藏和展览主题非常具有世界性,也在面对全世界的参观者;比如说自从我上任10年以来,卢浮宫的中国游客从十几年前的每年几万增加到近40万。面对这样的需求,卢浮宫有着强烈的愿望想与中国进行合作;而由于中国没有一家关于欧洲艺术的博物馆,所以我们没有能够与专业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对接式的合作。最终选择故宫博物院,我们基于一个非常深刻的缘由——卢浮宫和故宫博物院在历史中承担过同样的角色。
郑欣淼:自2005年至2011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和参加的各类涉外展览共计80起,其中出境展66起、引进展14起。期间故宫先后同世界上8家博物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这是故宫“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我们与其中大部分博物馆实现了互换展览或专业人员互访以及项目交流等活动。卢浮宫的管理理念启发了我们在展览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卢瓦耶特:两大博物馆首先围绕历史主题开始了最初的合作,通过“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我们平行地把两座皇宫进行了一次类比介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就这一角度,来进行其他主题的策划。比如说,法中风景画对比、法国艺术大师如何从中国文化中得到灵感进行创作、中国18世纪的一些艺术品受到法国艺术怎样的影响等等。我们与故宫之间在博物馆陈列、策展学、博物馆如何加强多媒体信息功能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合作与讨论。除此之外,合作关系也将会是针对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设施怎样更好地迎接社会公众、开展公共服务进行全方位讨论。
记者:故宫的文物展览一直给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印象。虽然每年拥有1200万以上的观众,但他们往往更关注宏大的建筑群。在博物馆大变革的时代,像故宫、卢浮宫这样的最传统、最古老的皇宫式博物馆如何应对?
郑欣淼:在故宫本体上的展览影响确实比外展小,这与故宫的建筑布局、展场分散、宣传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系。而且游客有不同文化层次,需求不同,或者会受驻留时间的限制。今后我们需要一个更集中的展示场所,完善指示、加强展览的宣传方式、加强志愿者队伍和公众服务水平。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珍品展”“英国与世界(1714~1830)展”“西班牙骑士文化与艺术——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珍品展”“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等引进展都受到广泛的欢迎。2010年的“兰亭特展”中还分别向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商借了文物参展,经验和操作越来越国际化。
更重要的是,故宫的外展项目现在已经从以前的单一展览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展;从单方面赴外展发展到引进展和交换展并重;从只针对发达国家到兼顾发展中国家。我们在涉外展览中更多地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更加能真实客观地展示故宫的文物藏品。除了文物展览,还增加了人员互访、培训、文物保护、管理、数字化建设等专题内容,领域在不断扩展。
卢瓦耶特:卢浮宫博物馆在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是作为一个以面向世界为目标的博物馆,希望涉及到所有的人类文化及历史。随后因为场地限制的问题,这个主题逐渐减弱。今天,卢浮宫博物馆就展品来讲不再是覆盖整个人类艺术。我们提出的重要问题是,怎样与我们感兴趣的国家、文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及交流。
郑欣淼: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的大变革时代到来了。随着各种新博物馆形式的涌现,中国博物馆开始打破传统模式,并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比如文化遗产理念的变化,全社会对博物馆前所未有的关注等等。2011年故宫一度成为舆论的热点,就是这种理念提升的一个结果。我们需要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这件事。
卢瓦耶特:卢浮宫在担当着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承担着普及教育者的角色。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在卢浮宫的运转中相辅发展。最近几年,我们努力使博物馆处于最佳运转状态,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在我们的财政中处于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在法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向各种层面的人群进行开放和交流,这一点完全可以在我们对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推出的特殊政策中看到。我觉得这是卢浮宫博物馆至为重要的一个成就。
记者:据了解,卢浮宫博物馆每年带动的消费可以高达6亿至10亿欧元,国家每年对卢浮宫等国立博物馆的补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私人和企业赞助则慢慢增多。无论是故宫还是卢浮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其经营管理都在公众的注视之下。合理适度的经营也是不能回避的,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持博物馆的生命力。
卢瓦耶特:在1990年代后期,卢浮宫的许多展品被拿到其他地方展示,这个政策不是特别具有刺激性,因为有时候一些展品不能收回。所以卢浮宫希望能在省一级地区以及国外设立一些分馆,建立一些现代博物馆来展示卢浮宫放不下的展品。这让我们走出卢浮宫的界限而且使我们能够赢得更多的观众,也让我们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得我们在法国的领土内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展示我们的藏品。
“大卢浮宫”计划目前仍在继续。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的卢浮宫伊斯兰艺术部正在紧张施工,还有可容纳70万观众的巴黎近郊朗城卢浮宫分馆、法国北部的伦斯市卢浮宫新馆都将在2012年底开馆。2012年,法国和阿联酋合作的阿布扎比卢浮宫也将开馆,在30年的合同期内,法国卢浮宫将向该馆出借展品、提供展览策划等服务,而阿联酋方面将为使用卢浮宫的名号和展品支付资金。
郑欣淼:自2008年起,故宫门票作为非税收入,全额上交中央财政。支出根据故宫每年需求,由财政部在文化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执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性质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多年来我们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且故宫这几年不是在商业化,而是在杜绝商业化。比如,取缔了原来各宫殿说明牌和参观线路座椅、遮阳伞、甚至垃圾桶上的知名企业广告;取缔了神武门前的停车场;在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古建筑维修过程中,一部分过去用作经营地点的开辟成为新的展厅,撤销、调整了不合理的经营地点,逐步形成一系列具有故宫特色的观众服务区和经营网点体系。这是出于新形势下观众对博物馆服务的期望和要求。目前故宫有限的经营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观众提供餐饮、旅游必需品等服务;二是针对不同需求的观众提供的各种导览、语音讲解等服务;三是开发富有故宫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和出版物,使它们成为“带得走的紫禁城”。目前故宫特色文化产品已达到3000种。故宫的经营活动必须服从文物保护前提下的诸多限制,每年的经营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预算,补充用于故宫文物保护和事业发展,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
卢瓦耶特:文化是法国的主要经济动力之一。卢浮宫博物馆拥有悠久的传统,现在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政管理机构,所以在运作时需要有灵活性。我认为,什么都指望国家支持的做法最终是要改变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而我们自身的结构、我们的公共政策和科学文化政策也要适应我们取得的自主性。
现在卢浮宫博物馆每年预算约2亿欧元,其中近一半由国家支付,另一半自筹。从2004年开始,我们保留门票收入作为自己运行的费用。这些门票收入的20%来购买新的藏品;国家的公共资助主要用于员工开销和日常维护。因此我们大力发展赞助募捐,专门设立了一些捐助管理部门,并获得了一些有利的税务政策,主要鼓励企业参与对博物馆的资助,但企业的资助只能用于购买文物;我们还设立了一些中介机构,如美国卢浮宫友协、日本卢浮宫友协及法国卢浮宫赞助企业联合会,这些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郑欣淼:在新形势下,我们仍然不断在探索经营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定位、发展等新课题。2010年成立的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也在试图为对文化遗产公益事业有意愿的企业,找到一个发挥社会责任感的出口。卢浮宫“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开幕时,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部分理事曾赴法与卢浮宫的赞助企业和基金会代表座谈取经,以更规范的方式参与到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无论如何,“故宫”二字价值就很高,不能有任何亵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