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邦达先生十余年前为董国强写的书法
22日早上,正在日本出差的我从微博上看到徐邦达先生逝世的噩耗,赶紧打电话求证于徐先生的夫人滕芳阿姨,腾阿姨忍着悲痛告诉我,徐老是早晨八点38分离开的,“他走的很安详”。放下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一代宗师的离去而悲痛,又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感慨。徐邦达先生与谢稚柳、启功、刘久庵、杨仁恺并称古代书画鉴定界的“五老”,随着徐邦达先生的离去,五老尽归道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徐邦达先生生于沪上,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自幼爱好书画,家庭条件的优越时期有机会与一大批海上名流交往,而从师于海派画坛领袖吴湖帆更是其将来成为一代鉴定大师的先决条件。
吴湖帆不仅是绘画大师,也是民国时最重要的鉴定家和收藏家。交游于吴湖帆梅影书屋,徐邦达可谓是如鱼得水。大量临摹梅影书屋藏古人名迹,聆听大师谆谆教诲,与同时代的年轻人相比,徐邦达无疑是幸运的。若干年前,滕芳阿姨曾给我展示过一本徐老十几岁时临摹古人的册页,气韵直追宋元,格调之高,笔墨之精令人赞叹。深厚的临古功力也是徐老成为鉴定大师的重要基础。
徐邦达先生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二十年来,有幸多次向其请教古画真伪并聆听其教诲,老人谈到经眼的历代名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一般。一日,友人携一卷董其昌手卷求其鉴定,徐老仅见外盒即说出此为三十年前所见旧物,并对画中细节了如指掌,在场众人莫不赞叹。
超群的记忆力、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书画造诣使徐邦达先生在民国时期就成为一位声名卓著的鉴定名家。
建国后,徐邦达先生入故宫工作,凭着一双慧眼,为国家拯救了一大批国宝级书画文物。最有名的当属郭熙《巢石平远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韩滉《五牛图》等。
社会上对徐邦达先生最流行的称谓是“徐半尺”,意思就是说他打开画卷仅半尺就可立辨真伪。这当然是对他鉴定水平之高的一种美誉。从学术界来说,“五老”以徐邦达先生在鉴定方面的严谨最为称道。收藏界广泛流传的他与谢稚柳先生为了一件作品意见不同而争吵甚至打起笔墨官司,这也体现了老一辈文人对学术问题较真儿的可贵与可爱之处。
另一件事情可以更加说明徐老的严谨,他曾在70年代后期为国家某单位购入一件“宋人书札”,数年后他经过研究认为是赝品,于是在其著述中记述了这次“走眼”的经历,以警后学。此等襟怀,绝非一般人所具备。
艺术市场上,徐老的鉴定可谓金字招牌,甚至对他鉴定意见的信赖超过很多民国甚至清代鉴定名家。一方面,他在鉴定方面的真才实学令人信服,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对待鉴定的严肃,他生性耿直,及至暮年也是“书生气”十足。他不会因人情所动,更不会因利益而屈笔伪题。所以,在拍卖市场上,经徐邦达先生鉴定过的作品大受买家欢迎。
徐邦达先生一生致力于古书画鉴定学的研究,他的著作《古书画伪讹考辨》是学习书画鉴定的必读教材,而《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更是每一个书画行家手边必备的工具书。
一代宗师离我们而去,他留下的一整套前无古人的古代书画科学鉴定学术体系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文化界、文物界不会忘记这位大师。
徐邦达先生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