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尹朝阳个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8-15 11:24:3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一个敏感者的心灵幻象

——对尹朝阳十年艺术的一种精神分析描述

方志凌

  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文革后中国每一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会流露出一种青春感伤的特征。但是,从伤痕美术到新生代再到70前后,不同时代的青春感伤中却体现出不同的心理内涵。与伤痕美术忧伤的青春回忆和新生代叛逆的青春姿态不同,70前后出生的一代具有一种更加恍惚、更加难以捉摸的心理特征,尹朝阳的《青春远去》最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朦胧、难以言说却又强烈刺骨的青春之痛。

  尹朝阳很早就表现出对复杂的内心体验的强烈兴趣,从学生时代的《蝴蝶》到1997年的《欢乐颂》、《冰湖》等作品,他一直试图用令人不安的魔幻景象表达内心的紧张情绪和世界的荒诞与盲目。对青春焦虑的表达也始于这个时期,1997年的《郊外》、《飞翔的歌声》都清晰地体现了焦虑、惆怅、伤感的青春情绪。到1998年,尹朝阳明确地以逝去的青春岁月作为自己的艺术主题。在1998年创作的第一件《青春远去》中,人物茫然沉思的神情、身体上斑驳的光影、天空中快速流动的浮云和苍白褪色的色彩效果共同渲染出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作品强烈的抒情感与人物茫然、木纳的面容,粗糙、臃肿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反差,准确地传达出这一代年轻人既渴望抒情又厌恶矫情的复杂心态。

  然而,《青春远去》真正令人瞩目是在2000年。这一年,尹朝阳简化了背景,将光着半身的年轻人用塑造英雄的仰视角度突兀地耸立在迷蒙的虚空中,浓暗的阴影生硬地分割着洒满没有温度的白嘎嘎的阳光的身体,人物表情困厄、茫然、在无言中忍受。这看似简单的画面却有着种种复杂的隐喻。塑造英雄的仰视视角暗示这代人挥之不去的理想主义情结,灰蒙蒙的天空和没有温度的阳光表明现实的冷酷,浓重的阴影显示出内心激烈的冲突,有些歪瓜裂枣的形象是沉痛的自喻,光着膀子的身体是一无所有的写照,困厄、茫然和无言承受体现了内心的彷徨、无奈与自我的坚持。

  也许只有同代人才能最深切地体会尹朝阳作品中这些复杂的隐喻所表明的内心痛苦,才能感受他们在看似平淡的青春成长经历中所体验到的精神绝境。70前后生人的内心世界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道德化的理想主义与物质化的犬儒主义的激烈冲突,经历了从未来主人公到时代弃儿的强烈心理落差,经历了温情的人生理念在冷酷现实的撞击下无情破灭的精神苦痛。伤痕一代将青春苦痛归结为文革的人性扭曲,新生代将青春苦痛归结为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压制,70前后的一代却失去了将青春苦痛简明地归结为某种外在的社会原因的便利条件,他们有无情破灭的痛楚,却没有转嫁内心苦痛的借口,只有不断地向内心深处苦苦求索。尹朝阳的《青春远去》深刻地揭示出这一代人青春时期这种无以解脱的心灵绝境,同时,也明确地宣告了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独立的自我意识的确立。

  1999年,在创作《青春远去》的同时,尹朝阳也创作了一组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情人》与《红女绿男》是这时期的代表作。《情人》中,上身赤裸的男女相互依偎,表情却麻木无神,像刚从恶梦中惊醒。这是一对激情消耗殆尽的情侣,他们温情尽失,剩下的只有阴影与噩梦。《红女绿男》也描绘了相似情形:一男一女衣衫不整、手牵着手依靠在一起,鲜红艳绿的衣衫和充血的表情渲染了内在的肉欲,阴沉、茫然的眼神透露出爱意全消的秘密。这些作品对男女情感世界的冷酷想像令人触目惊心。

  《暴风雨中的三个形象》表达的情绪更激烈。裸女像野兽一样在暴雨中蹲踞,爬行,面目狰狞可怖,张开的血盆大口中露出白森森的零乱的牙齿,她们撕心裂肺地嚎叫,口水四处喷溅。这种激烈、偏执的想像实际上表达了极端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对不受公共观念约束的个人体验肆无忌惮的表达鲜明地体现出新一代艺术家超越传统道德判断的高度个人化的创作特征,在对个人内心世界无所顾忌的追溯中艺术家深深触及到人性隐秘、诡异的一面。

  2000年以后的《失乐园》其实就是男女在不同场合的扭打——在风影摩娑的山间扭打、在花叶飘零的旷野扭打,在幕前逼仄的空间扭打,在帘后幽暗的角落扭打,在冰冷凌乱的浴室中扭打…… 旷野、山间、林地、幕前、帘后、浴室,这些充满诗意和私密感的环境与人物歇斯底里的兽性之间的强烈反差惊心动魄。作品强大的震撼力不仅来自画面本身,更是来自诗意、私密的空间环境所暗示的曾经有过的心醉时刻与眼前歇斯底里的兽性之间的强烈对比。《失乐园》的主题并不复杂,令人揪心的力量源自情感的强度。没有过刻骨铭心的爱就不会有激情耗尽后如此难以承受的失落,从彼此欢愉到彼此兽性的折磨,《失落园》以它粗悍直率的青春气质冷酷地拨弄着自己内心的伤疤,也毫无顾忌地敲打着人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伤痛。

  1999年8月,尹朝阳画了一幅奇怪的画:两个面色凝重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站在一堆怪怪的石头面前。人与石头间这种奇怪的关系构成了尹朝阳《神话》最基本的形象。《神话》实际上表现的是个人与决定着自己命运的无形力量的抗争,它们是尹朝阳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意识到左右自己命运的力量的存在并与之激烈地抗争需要足够强大的人格力量和足够成熟的自我意识——《神话》使尹朝阳的艺术创作开始明确地超越青春感伤的范畴。

  《石头》是《神话》的早期,作品并不多,作品中一般有两到三个人物,都处于静态,不与石头发生直接的冲突,主要表现人与石头的对峙或人在石头上沉思。从精神状态来看,《石头》表现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抗争前内心的挣扎到即将放手一搏时的跃跃欲试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与《石头》相比,除了人与石头已经赤手相搏外,《神话》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人的赤裸与孤单。赤裸的身体暗含抛开一切的决绝与豪情,孤单的形象表明了内心的孤独。这个时期,在与决定自己命运的力量对抗的幻想中,愚公、夸父、精卫、西西弗斯…… 这些神话悲剧人物都曾进入过尹朝阳的想像空间。最后,孤独中永无休止地与命运相搏的西西弗斯成为《神话》最重要的幻影。对石头莫名的感动、与石头对峙、与石头相搏、与石头永无休止地纠缠的西西弗斯…… 这个西方神话人物与尹朝阳悲壮的幻想有一种宿命的关联。

  《神话》充分释放了尹朝阳强大的情感爆发力。与此前创造的所有形象相比,这个与石头纠缠不休的裸体显然具有更多的自我镜像特征。在《青春远去》、《失乐园》、以及作为《神话》前兆的《石头》系列中,人物形象同样是艺术家内在情感体验的幻象,但在具体的描绘过程中,艺术家始终保持着冷酷的观察者应有的距离——一代人的心灵绝境、男女的感情纠葛、个人与命运的对峙——一切都是那双冷酷、深邃的眼睛看到的一幕幕人间喜剧,艺术家炙热的情感只是在戏剧中无影地潜行。这也是作品模拟摄影照片冷漠的视觉特征的根源。在《神话》中,那双冷酷、深邃的眼睛消失了,观察者和那个与石头纠缠不休的裸体完全重合,他在无助地挣扎,在拼尽全力地托举,在不堪重负中疲惫地喘息…… 在与石头激烈相搏的幻象中,艺术家内心炽烈的激情被毫无节制地宣泄出来。《神话》强烈的悲剧英雄气质和无法遏制的激烈情感使它们迸发出强大的精神感染力。《神话》炽烈的激情特征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与1990年代以来盛行的以反讽、嬉戏、体制对抗、人格疏离和冷冷思索为基本特征的艺术拉开了距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陈锦芳的艺术与奥运
· [专稿] Galerie Gora
· [专稿] 我们也爱当代艺术
· [专稿] 赵波个展——与流行无关
· [专稿] 吴德斌个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