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妈妈眼中的妈妈咪呀:解读百老汇经典走红秘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8 17:00:24 | 文章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微博

 沈小岑饰演谭雅、田水饰演唐娜、杨竹青饰罗茜

沈小岑饰演谭雅、田水饰演唐娜、杨竹青饰罗茜

 《妈妈咪呀》剧照

《妈妈咪呀》剧照

撰文、编辑/李星池

《妈妈咪呀!》中文版正在北京火热上演,每次演出,这部音乐剧都能在剧场中营造出狂欢气氛,走出剧场的观众总是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好多人都大呼看一遍不过瘾。这部西方音乐剧的中文版到底有怎样的魔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妈妈咪呀!》中的三位“妈妈”,看看这几位“妈妈”怎样解读《妈妈咪呀!》走红的秘密。

西方音乐剧为何吸引东方观众

田水:《妈妈咪呀!》虽然是一个西方故事,但它的内容和情感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它的情感关于家庭、关于友情、关于爱情,这都是全世界共通的情感。它是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最多的一个音乐剧,就说明世界共通,它表达的情感不会过时,10年后再演,大家也会喜欢。

杨竹青:这个剧能长演不衰,一是情感上的共通,还有讲故事的方式。整个剧从剧本编写,到最后的呈现,通过音乐剧语言来表现,传达给观众,特别精彩,所以说能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有人问哪一段最好看,我想说每一段都好看,每一段都精彩,每一段都需要大家非常仔细去看。

沈小岑:《妈妈咪呀!》的故事非常通俗,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之间,它的精彩在于故事的推动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它的音乐很好听,音乐剧中的音乐太重要了,里面的音乐如此经典,故事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太棒了!

怎样让音乐和故事完美融合

田水:国内做一部戏可能用半年时间,而这部戏用了5年。不仅创作时间长,这部戏还预演了很长时间,当初预演时并非今天这样的开头。不停地预演,不停地改,才得到现在的样子,这个机制很特别。

国外的音乐剧一定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有了好故事,并且把音乐和故事完美融合在一起后,才开始排练,排练完不见观众,还得预演。甚至有的音乐剧预演不成功就不公演了,国外的团队有这样的魄力。

杨竹青:国外的音乐剧发展已经一百多年了,运营、宣传各方面都非常成熟,这次我参加《妈妈咪呀!》的演出,特别深切地感受到音乐剧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剧种,它需要丰富的语言表达环境和对这种表达的掌控。在舞台上我们一边唱一边说一边演,甚至一边跳一边演,连接流畅而不突兀,这里面都有音乐剧特殊的手法,国内对这个手法的掌握和了解还欠一些火候。

与时俱进的《妈妈咪呀!》

杨竹青:翻译成中文后我们既要保持原创性,也得兼顾一些文化差异,同一个笑点,他们这样表达,我们表达时就要换一种中国观众习惯的搞笑语言,这都需要磨合。预演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亮点迸发出来,我们就会改动。

沈小岑:《妈妈咪呀!》10年的演出过程当中,一直在改,有不合理的地方要改,布景也在改。它在与时俱进,不断完美,比如中文版的台词中加入了新《婚姻法》的内容,每一个国家的版本都有不同的改动,这是必须的。西方音乐剧的落地要避免水土不服,当地风土人情必须结合进去,这次《妈妈咪呀!》的落地大家都觉得很舒适,这也是国内的观众能够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田水:《妈妈咪呀!》的与时俱进并不是为了取悦观众,也并非加几句俚语就好像加入了当地文化一样,我们不是为了笑而笑,而是剧情到了某一个程度观众自然会笑,这不是滑稽戏。剧中中国舞蹈和方言的加入,都恰到好处,否则宁愿不加。创作团队非常专业,绝不会到了中国就专门说几句中文仅仅为讨好观众,严谨的态度保证了《妈妈咪呀!》的艺术水准。制作团队的厉害在于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依靠中国演员的自身条件去抒发情感,这个感觉很微妙。制作团队像创作一个新剧目一样,跟你讨论人物性格,导演要求发挥中国演员最大的能量,这就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地方。

杨竹青:英方导演组很有经验,它能够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民族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导演组会把故事和人物的前因后果告诉你,但怎么演,需要通过我们自身的消化之后表达出来的,正因为是我们通过中国人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所以中国观众接受。

沈小岑:导演像一个总控,他不会一板一眼要求你,排练时我们自由发挥,可一旦你超出范围,他会把你拽回来。他严禁我们去看其他版本,为的就是不让我们有模仿的痕迹。舞蹈也是,导演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演,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排练时事无巨细地严谨要求

田水:舞台上,你站在什么角度、什么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定位。英方舞蹈总监莉亚天天坐在台下看,差一点都不行,她心里太有数了。所有的严谨保证了这部作品所有细节的高品质。

杨竹青:我们是纯实物排练,排练时的台口、道具,包括杯子、桌子,跟台上全是同比例,排练厅里把舞台大小用胶带画出来。排练时站在哪个位置,在台上就是哪个位置,也是同比例的,这样我们一旦上台,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因为跟排练场是一样的。

沈小岑:服装也是,我们演出时穿着高跟鞋,排练时也要穿着,排练和演出区别并不大。

演员到了舞台上的磨合其实是技术的磨合,心理上,演员会很顺利地融入舞台。另外,我们的群众演员也很棒,每天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他们的投入把整个舞台的品质维持在了一个高度上。

《妈妈咪呀!》的换景全部在剧中进行,没有专门的道具人员,所有的道具上下都是舞蹈演员去搬,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他们会为了上下道具专门换一套服装。

田水:群众演员在《妈妈咪呀!》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他是一个人物。在这个小岛上,他就是一个居民。我们会为替补演员量身定做服装,即使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演,服装也是不一样的。

越早放下矜持就越享受

田水:它还不是算大片,它不是特恢弘的东西,它的景都非常简单,它不是大制作,它以故事、音乐、情感取胜。技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故事感不感人,音乐好不好听,这才是最根本的。

杨竹青:现在很多戏剧是形式大于内容,《妈妈咪呀!》恰恰相反,是内容大于形式。很多人为什么愿意来几遍地看?因为他觉得看一遍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捕捉到,这些细节很细微,但它们同样有很多信息要传达给观众。

沈小岑:《妈妈咪呀!》让观众带着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走出剧场,好多人说这可以治忧郁症。这个剧是大团圆的结局,音乐也好,满场气氛都很HIGH,观众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

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故事,笑点频发,也有特别感人的地方,不管你是想笑还是想流泪,都有这么一个点让你宣泄。

杨竹青:我们能感觉到,刚开始大家的笑还很矜持,每当演到上半场某个点时,观众就完全放开了,笑声已经变成很轻松的了。我有一朋友,平时是挺矜持的人,但是看《妈妈咪呀!》看到最后时刻也会把矜持放掉。越早放下矜持就越享受。

连演200场,怎样克服疲惫?

田水:对我来说,每天中午起来觉得有点累,嗓子也没开,但是一到了下午四五点钟,肾上腺素开始分泌,人就开始兴奋,我每天都有新鲜感,每天都有激情。

杨竹青:观众只看到舞台上很精彩,但他们不知道一个音乐剧演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我对我朋友说,辛苦不怕,但是要真的快乐!我们在这个戏中是很享受的,累并快乐着。排练时一个演员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当时在反复练一段舞,他说,“如果莉亚要我再排一遍我就‘杀’了她”,大家都有过这种累到要崩溃的时候。

沈小岑:排练的过程真的很辛苦,不仅是体力上,还是心力、脑力上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么多新的信息迎面扑来,开始完全接受不了。每一段戏都不是单纯的舞蹈,它还有音乐、节奏,还要唱。台下的观众肯定不会想到我们很多人是带伤带痛,我们所有人都戴着护膝,保证着演出的正常进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