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文化是流向心灵的大河(组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7 08:52:56 | 文章来源: 解放军报


 

神剑一飞惊天地,有赖俯首筑巢人。第二炮兵某工程技术总队便是为大国长剑筑巢的英雄部队。戈壁遥遥,山峦重重,一代代官兵在筑就令人称奇的“地下长城”的同时,更积数十载之功打造出与自身使命任务相得益彰的宏大“文化工程”。他们的成功实践经验,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编者

哲人说:文化是抵达心灵最近的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交织融汇,先进文化的“心路”如何抵达部队官兵的心灵彼岸?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开展什么样的文化活动,营造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无疑是一道令人追索不已的时代课题。

走进导弹工兵的工地,走近倚天长剑的阵地,记者仿佛踏上一次充满发现与惊喜的文化之旅。以“坚定政治信仰,献身导弹事业,启发人生智慧”为鲜明特征,第二炮兵某工程技术总队党委把军营文化梳汇成一条大河,日夜不息地流向最需要浇灌的地方。

青春与奋斗有个约会

——打造工区文化的励志品牌

2008年大年初一,一位上级首长到总队所属勘测营工区,官兵们正顶着风雪、喊着号子,在陡峭山道上抬运几百公斤重的工程设备。

为了按时完成某国防工程,官兵们夜以继日,不少人患上了各种职业病。首长不禁流下泪水:“过年了,也挤不出点时间安排些文化活动吗?”战士们笑着报告:“首长,文化在我们心中!”半年后,这位首长收到战士们集体创作出版的书——《征战风采录》。

在这个总队队史馆,一排排、一本本沉浸着汗水的“自传”,讲述着占领了文化高地后,官兵们的精神追求。累计数千万字的书籍,小处落笔,直抒胸臆,微言大义处,深蕴着导弹工兵的精神世界。

作为这个总队文化建设的一个横截面,这些书籍直观地告诉我们,对于军队而言,文化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蹦蹦跳跳、说说唱唱。文化的力量,在于潜移默化,在于滴水石穿。让官兵们在“体验式文化”中记录自我、观察自我、超越自我,这种文化的力量会影响一生。

某安装团在海拔数千米、零下40多摄氏度的西北高原施工中,飕飕的冷风如刀子般刮过,手往铁架上一沾就能撕下一层皮。面对严酷的环境,官兵们写下了大量励志文字。“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机遇,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军营,就选择了艰难。”战士笔下透出的风骨,是青春的情感,更是励志的力量。

战斗的青春就这样被点燃。官兵们挑选自己撰写的部分作品自编、自导、自演,制作成视频短片、动漫作品,改编成小品、相声、快板等文艺节目,在上下工地的途中,在工地大篷车上循环播放,文化建设与施工环境情景交融。记者从阵地文化信息车上的一大摞光碟中随手抽了几张,《团日》、《党员“牛三牛”》、《女兵不哭》、《喊山》等一个个短剧,无不充满质朴的工地生活气息,无不折射着青春为祖国导弹事业燃烧的炽烈情怀,呈现出一种根植大地厚土的生活状态,也托举起一种仰望苍穹的文化魅力。

文化的色彩,是一支军队的思想色彩;文化的格调,也是一支军队的精神格调。这个总队党委认为,官兵的政治信念、思想观点,总是沿着抽象到具体、感性到理性的脉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载体生动鲜活,最易引起共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这个总队党委以“大山文化”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穿针引线,并结合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根据战略导弹部队特点形成了“山字经文化系列”:向大山报到,忠诚使命;以大山为伍,热爱阵地;让大山作证,岗位建功;为大山喝彩,无上光荣……并以此为主题组织官兵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设“士兵讲坛”讲述大山故事。

大学生士兵烈士罗琦,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第二炮兵优秀士官付军长等一批先进典型,正是在这一文化载体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导弹官兵的杰出代表。总队定期举办“感动总队”颁奖晚会,“让典型成为舞台的明星,让明星成为生活中的明灯”,歌曲、舞蹈、小品让人动容,催人奋进,文化工作在激情燃烧的工地上发挥了巨大功效。

“文化励志作用巨大,时刻提醒我们崇尚敢打必胜的信念,自觉实践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价值追求。”某团政委杨宏伟说。

“软实力视野”下的琴棋书画

——打造有文化有内涵的兵阵

2009年10月1日,国庆大阅兵。工程技术总队战士业余军乐队走进天安门广场,演奏了一曲曲高亢的乐曲。今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这支队伍再次亮相……

不仅如此,这支队伍曾赴英国爱丁堡参加世界军乐节演奏,曾4次代表第二炮兵参加南昌军乐节和上海军乐节。

走出山沟,这群原本卷着泥裤管挥镐舞锹的士兵,就这样走向山外、走向世界,以不同凡响的艺术素养,从“天苍苍、野茫茫”的环境转化中,成为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殿堂的座上宾。

“文化没有隔阂,它就在你心中,只要你愿意!”总队副政委李明说,搞文化建设要着眼培育人——让官兵在提升艺术层次中提升全面素质,这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军营文化不能自甘为“世外桃源”,被时代甩远。军营有军营的美,军人有军人的审美,在走好“大众化”之路的同时,也未尝不可走出一条专业化“星光大道”,让官兵在艺术熏陶中成长、成才。

多年来,一大批享誉军内外的著名作家、歌唱家、书法家、运动员等各界知名人士,成为向官兵们传播文化的“客座教授”。他们近距离言传身教,让大伙受益匪浅。

物理学中讲,“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以群众性为基础,以专业化为牵引,总队基层文化快车摆脱了原先低层次循环,普通官兵离“艺术殿堂”越来越近。

在这个总队,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篮球队、军乐队3支文艺“轻骑兵”作用凸显,已经成为弘扬先进军营文化的“排头兵”,开展基层文化的“领头雁”,鼓舞部队士气的“冲锋号”。总队每年组织文艺骨干下部队、上工区进行巡回演出,帮助并带动基层连队开办“坑道音乐会”、“山沟运动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总队特色、文化品位极高的“导弹工兵文化”。艺术“酵母”在基层生根发芽,新型艺术人才更迭而生。

近年来,总队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多次在全国歌唱、舞蹈和曲艺大赛中荣获大奖。2006年代表第二炮兵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创作的50多个节目在全国全军各类比赛中获奖。战士业余篮球队10次代表第二炮兵参加全国、全军比赛,均取得骄人成绩。2007年11月,他们代表第二炮兵参加全国“贺龙杯”篮球公开赛总决赛,夺得季军,为军队争得了荣誉。

几年前,当别人还停留在打牌、下棋、看电视时,总队已率先建起了健身房、卡拉OK厅、连队图书室;当别人还满足于锣鼓、快板、电子琴时,总队已拥有了集采编、视听、录放于一体的演出设备和场所;当别人刚装备录像机、VCD时,总队又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拍摄电视专题片、安装大型电子屏幕。这些凝结着总队官兵智慧的文化软实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蕴藉着无穷的魅力。

如今,该总队每个团都有业余军乐队、演出队、各类球队和艺术设计、文艺创作人才,每个营都有书画组、板报组、宣教组和影视评论组,每个连队都有教歌、美术、写作、体育骨干。

这么多年来,从该总队走出刘洪彪、江宛柳、杨奕等众多文化名人,先后有10多名战士通过参与文化环境建设,退伍后进入省(市)一级书协、画协、美协、作协、舞协,许多官兵成了“战士画家”、“园林专家”和“景观设计师”。

专业化的文化既引导激励人,又培养锻炼人。总队政治部主任裴长青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含“文化力”指标,一支军队的“文化力”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营有围墙,文化无界限,“软实力视野”下的琴棋书画,是文化,也是战斗力。

让军营热土隆起精神高地

——打造军事文化的基层家园

近5年间,全国、全军有数百批次的参观学习团到这个总队取经。来时,他们心怀好奇:这支部队是如何把文化工作搞得如此风生水起的?走时,他们依然好奇:我们投入不比你们少,为何效果不如你们好?

带着问号来,带着叹号走。总队政委周建波引用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一句话作答:“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诚然,军营文化环境和营区绿化、营房建设、生活设施配置一样,是部队的基本建设,需要一砖一瓦扎扎实实地建,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精心规划。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建为看”和“建为用”分水岭,而这个前提是对文化的内涵加以理解,对官兵的需求加以分析,对时代的要求加以总结。

文化不是景,文化是魂。检验一个文化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官兵们是否“文化了”,而不是“被文化”——如果文化建设不能达到启迪心智,而仅是取景造势,那就与文化初衷南辕北辙了。这些年,这个总队文化环境建设的原则是:硬件软化成软件,物质软化成精神。符合这个原则的投入,不符合的一分钱不投。

这个总队营区所在地,自唐代以来就是一座营盘,唐朝大将徐懋功、宋代名将岳飞等都曾在此驻军,留下不少历史遗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弘扬我中华民族、中国军人尚武精神的最好载体?

他们在营区古营盘遗址上建起了徐懋功策马扬鞭像、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廊,以及即墨破围、赤壁之战等古代经典战例浮雕墙。在中心花园里建起了军人德育墙,分爱国、道德、励志、劝学、慎戒、求是等6篇,介绍鞠躬尽瘁、卧薪尝胆、精忠报国等36个成语故事。官兵漫步驻足,鉴古知今,明心见性,耳濡目染。源远流长的古老中华军事文化,被浓缩,被提炼,被塑造和凝结在一座21世纪的红色军营里。

营区醒目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标语墙熠熠生辉,雷锋、苏宁、李向群等8位英模群雕巍然挺立,总队2008年参加郴州抗冰救灾和汶川抗震救灾的巨幅宣传画惊天动地。

营区干道上,悬挂了近百个文化广告灯箱和横幅标语,树起了“东风”、“功勋”等主题雕塑,制作了“战神赋”“世纪柱”和各种战斗格言石刻,官兵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军旅雄风的熏陶和感召。

一个塑像一段故事,一面浮雕一段历史。这些数不胜数的文化艺术形式,播撒着理性的光芒,陶冶着官兵的情操,教育官兵时时牢记使命职责。置身于这样的营区,除了那种沁入人心的军营之美,更有一种历史的纵深领悟和文化的荣誉濡染。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总队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和规划,实现了与社会时尚文化相协调、与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驻地人文环境相吻合、与提升部队战斗力相一致的目的,全体官兵受益匪浅。

2002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总队队史馆在营区落成。队史馆门前,矗立着“开拓”、“跨越”两座石雕;跨进门里,便跨进了艰苦而辉煌的战史,便抵近了“忠诚勇敢、临危不惧、沉着坚毅、不辱使命”的总队精神。

这是一方军营热土,更是一方精神高地。总队长王启繁告诉记者,官兵们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不但坚定了爱军习武信念,也为催生战斗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近几年来,总队官兵高度分散在广阔地域施工,不仅做到了无刑事案件、无军民纠纷、无严重违纪,部队党风廉政建设、施工能力、信息保密等10多项工作,还走入了全国或全军先进行列。部队承建的数十项国防工程均被评为优质工程,10多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国家样板工程金奖。

(照片:作者提供)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