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汉字书法传承面临断代 书法基础教育该如何普及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22 11:24:07 |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书法专业毕业生缺乏用武之地

正是因为书法基础教育的薄弱,我国书法高等教育开始面临人才基础薄弱的困扰,另一方面,书法高端人才也经历着现实的尴尬,因为高等书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在全国各高校每年招收的约1500人书法本科生中,多数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境,不少人改行做了文秘、行政助理等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邱世鸿认为,如果书法能够进入中小学课堂,势必需要大批中小学书法教师,书法人才的培养才有去向,书法教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祝遂之回忆说,中国美院创办了最早的书法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自己就是全国第一批书法专业研究生中的一个。学完书法专业后,不仅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能写一手好字,就业方向其实是很宽的。“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国务院都来我们这个专业招人,当时的5名学生包括王冬龄、陈振濂、朱关田和邱振中,如今都已全部成为国内书法界的名家。”

西安交通大学的杨锁强认为:“现阶段高等书法艺术培养的人才大多是去搞书法艺术教育,但就业缺口没有几年就会补齐,以后怎么办?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或许能为书法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书法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播

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当代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消减。一位70后家长告诉记者:“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有书法课,在持续的书法练习中知道了起承转合的道理。然而,我的孩子现在的小学教育基本都没有书法课,无法体会到学习书法的快乐,更不用说体会传统文化的意韵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书法,更是国学的衰微。如今的现状是,很多报考书法、国画等艺术类的学生基本上是文化课不好而来学习艺术类的,其实艺术学科对人才的文化素养要求应是更苛刻。以书法为例,缺失承载的国学土壤,是书法传承中最难的问题。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年轻学子,“千万不能脱离汉字搞书法”,老先生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命脉。鞍山师范学院教师梁继认为,目前的书法专业教师“半路出家”的多,自身的国学素养就不深厚,教出来的学生更缺少国学素养。“音乐、美术学院都有自己的附中,规范的专业训练从中学就已经开始,书法却没有,大学前的书法教育很不规范。而在大学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培育国学素养更是困难重重。”梁继建议,书法专业可以在招生环节上加强国学相关知识的考核,以引起考生对国学修养的重视。

“书法技法的练习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而精神境界却是一生的追求。”邱世鸿认为,书法高等教育需要国学素养做后劲才能走得长远,希望更多的孩子从小就结下“书法情缘”,感受国学思想。

书法艺术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祝遂之说:“去年书法申遗成功,高兴之余也让人感到责任重大,书法不仅要像遗产一样保护,更重要的是能让它传播开来,这样它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金晓依)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