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春节前,应广州美术馆邀请,参加“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的‘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的论坛”,短短一天会议,生出许多疑惑。所谓“去魅”,就是去掉表面问题对当代艺术的干扰,去伪求真,让当代艺术直接面对中国的社会问题。换句话说,让社会问题转换为艺术问题。使当代艺术成为在视觉上中国改革的动力。论坛的话题还是围绕“当代艺术”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展开。整整一天时间都是在一种漫无边际的谈论中。我不是说这个话题不好或者这个会议不好,都不是。而是在谈论“当代艺术”时,我们究竟应该谈论什么,或者说如何谈论。我以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当代艺术从理论到实践,依然处在一种停滞的状态。久之,会变得一片荒芜。所谓的“去魅”,其实是力图揭示出当代艺术的虚伪性。但在今天,当代艺术依然充满了虚伪。被“魅”所遮盖。
当代艺术这个话题,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一直被谈论,但近几年来呈现出的问题早已被许多人发现,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许,我们根本没有勇气直接去面对。我一直以为,当代艺术在中国是发生在有问题的时代,如果这种说法在今天还能生效的话,中国当代艺术做得远远不够,依然在路上艰难行进。在广州的论坛现场,批评家朱其强调当代艺术家应该建立自己的精神立场,我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恰好,元旦后在成都刚刚起草一篇题为“寻找当代艺术的精神立场”的短文,决定将这片文章深入写下去。
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曾做出过卓越的探索与实验。但是,在新世纪的十年中则一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出作品,出艺术家,拿各种奖项,占据各种空间,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喘息之地,流放了精神的回顾与眺望。于是,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混乱景象让我不得不重新谈起、重新重视当代艺术的精神立场问题。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精神立场,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创作也包括我们的阅读一定是处在一种审美茫然的状态中,甚至无法对生活和现实进行审视和判断。当今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吵闹与不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和焦虑,包括对他人生命的无视。各种欲望有增无减且花样繁多。这样的艺术往往醉心于平庸情趣和肤浅快乐,时尚享受和利益争夺。当然,还有谋算与放纵。社会底层的晦暗,挖空心思寻找符号甚至揣摩藏家的心理,对这些东西津津乐道,极大影响了现实中人的生存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剧了这些情景在现实和艺术之间的循环反复甚至重叠出现。这是因为,艺术与现实共谋而淡漠以至丧失了某种精神立场,这也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正在丧失对生活和现实的判断能力。
精神立场不是一个专为当代艺术批评而呼唤的旗号或概念,而是一个从现实起身出发去寻找的一种现实和艺术的精神需要,重要的是,它还是生存本质的表现。它包含了许多内容,但从不空泛。当代艺术的精神立场应该是人性的立场。其实,当下中国的人性状况及其独特,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艺术中,人性遭受着利益和享受的压制,这种人性压制面临着权力化利益结构和时尚化娱乐的强大压力,这就自然产生对思想的压制,艺术常常因为渴望与利益和享乐的一致而不再说话、不再思想甚至不再追求人性。具体表现出来,就是艺术作品不知道在做什么,没有主题——这是因为缺乏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