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今日英国艺术教育:绘画的终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22 13:08:25 |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正视物质时代的艺术真相

海外研修中,我总体感觉到英国艺术环境发展的现状所代表的西方当代艺术教育环境有其自身的必然,也有其本身的自觉需要,似乎是坚实地附着于其国民普遍的艺术素质基石上。中国今天的艺术教育是否需要同样全盘接受他们今天的模式和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的艺术界和教育界慎重思考的问题。我以为“五四”以来对西方的学习借鉴的主要动机是提高国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或许在今天依然是艺术院校的主要目的。

平面、服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繁荣有其现实中的实用功能和商业的延伸原因,这些都无可置疑并且前途坦荡,但国内院校却大量开设隶属纯艺术造型类的新媒体、跨媒体专业,颇为热闹。但由此谈与西方接轨,尤其在纯艺术领域的媒体装置材料上接轨,似乎更是空中楼阁。

反观英国艺术教育现状,伴随着其自身的历史根源、社会发展、文化基础、受众人群本身的文化结构而形成。英国的媒体装置艺术在现实中的运用广泛,其中商业与纯艺术的功能界限比较模糊,媒体艺术的运用已非常成熟并已形成了较广泛的接受群体和施行群体。西方人的艺术史在传统绘画领域已经满溢,当代对传统的反动有其被动和必然,今天在绘画上能取得一丁点的传统意义上的成就非常艰难,不仅需要观念的突进和天才,更需要极大的付出,需要整个生命的投入,所以西方艺术教育中媒体装置的普及是由其公共性决定的。

中西方的美术教育基础是不一致的。西方的美术馆教育已经渗透在西方人的孩童时期,城市色彩与地理风貌形成的视觉的审美色彩经验也完全不同——中西方人孩童期的色彩基因都有差距,中西方人的艺术素养差距不言而喻,中国的艺术公共性尚在初期,并且在发展与分布上都不平衡,甚至局部有被误读后形成的错位。建议国内的媒体艺术教育应该先在实用领域推广,慢慢形成一种对该类艺术的普遍的审美基础,才会出现真正能自发自觉将其运用在纯艺术领域的学生。传统艺术的演进虽然边缘,但依然行进得纯正从容,英国也出现了卢西恩·弗洛伊德这样拓展绘画史的伟大画家,这与西方较稳定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分不开,这里不得不说中国几十年的变化,传统与当代是割裂的,来路不明的无源之水比比皆是。这种状况,并非如一些乐观的看法那样,“中国油画已经与西方齐头并进了”。

英国的当代艺术,也是受资本影响的结果,筛选、购买、分类、标识化、公共化、增值、销售……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同时每一环节相对应的人群也具备相应的素质,以使得该体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资本介入中国,现在只是开始,远未见到结果。英国文化有种天生的与美国文化的对抗,排斥波普和抽象,重视欧洲精神,其中的贵族文化精英意识形成了区别于美国的当代性。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并不鲜明,有左右逢源的嫌疑。

国家艺术教育重心应该回到对传统的研习上,回到以提高普遍的国民艺术素养和审美层次的目的上。应该明确对西方审美的研究和掌握是为了满足提高中国文化整体素质的需求,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需求,这或许是我们的美术院校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物质时代的艺术真相。

2011年7月24日,我离开伦敦。4天前卢西恩·弗洛伊德在绘画中去世。据说他的画室正在霍兰公园中,他的离开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来说都宣告了一个绘画时代的终结,然而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不知道。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