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美术丑化了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17 09:38:27 | 文章来源: 大河网

作者:黄金亮

对于当代美术,以前有人置疑“是谁丑化了中国人的脸”,其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有位老艺术家愤慨地说,“美术成了丑术!”似乎在当代是越丑的东西价越高,美的东西自然成了媚俗和老套,或曰无个性无风格。

在我们的记忆中,美术首要在“美”,是视觉。其次才讲求“术”,一旦反过来,“术”占了上风,“美”就变得次要。如此,当代美术应该加个引号,因为“美”术已经不再美,美与丑的界限也就不那么分明了。越是丑得能让人看一眼便切之入骨的,就是神圣的东西,所谓“永恒”。

随着当代艺术品一次次的流拍和冷落,曾经影响中国艺术市场数十年的当代美术,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下,终于显了原形。在此之后有市场学者研究表示,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艺术市场中成交的当代艺术品有80%以上被国外收藏家买走。可想而知,中国当代艺术家对国外资本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20世纪艺术回顾展上,中国的作品少得与其市场价格完全不成比例,几乎在国外体会不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温度,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当代艺术藏家的热情令人吃惊,价格高得惊人,作品的艺术价值却让人失望。蔡国强说:“价格高并不意味着艺术成就高。”如果将艺术品当成商品的话,那么正常来说,价格应该随着其价值上下浮动。而事实却是,当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艺术品也贬值了,人们更因此看清了当代美术的虚伪实质。

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在西方收藏家有意识的操纵下,通过10多年的市场运作,一些‘丑化’作品反而成了在西方代表中国形象的主流作品,并通过炒作,以天价回流,最后还是跟风的中国人在花冤枉钱‘买单’。”表面看当代美术异常火爆,甚至出现“天价美术”和“天价美术家”的新名词,令诸多艺术新生儿垂涎。但背后是黑暗的商业操作和媒体炒作,最终只能使美术逐渐被丑术所催眠。

如此种种,想改变丑术的泛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术馆成了丑术馆,电视、报纸、杂志成了只要交钱谁都能上的公交车,简直与妓女无异。当代美术大师如云,自封的和他封的,艺术简介上排列着壮观的“参展”、“入选”、“入编”、“获奖”……等等,更是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称号”充斥其间助阵,还有“著作”等身,俨然一位大师,不服都不行。

和美术擦边的如“行为艺术”的舶来,使国人以为凡是做到让人呕吐或着眼珠子迸裂的,都是行为艺术,比如裸奔、自虐,甚至人与畜生的交配都已经很大方地归于当代艺术的门下。确切地讲,当代美术所丑化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形象,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形象。

于是我们的眼球已经生存于一片阴霾的天空下,若偶尔撞见能够养眼的美术作品,便如获至宝,却转瞬即逝。在这种大环境下,真正的大师只能选择隐逸遁世,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被污染。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凭什么拒绝“大头娃娃”
· 荣格:我喜欢中国 不仅仅因有钱可赚
· 注重文脉学术为先——一个地市级美术馆的筹划
· 当代语境下的美术馆公共性
· 从正剧到闹剧——美术展览开幕式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