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艺术“口号”何时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7 10:06:33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伤痕美术、乡土写实、生活流、85’新潮、理性绘画、新具象、新学院派、新生代、玩世现实、艳俗艺术、政治波普、后波普、卡通一代、后89’中国新艺术、女性艺术、新文人画、实验水墨、观念摄影、新摄影、后纪实摄影、后殖民主义、新绘画、后感性、总体艺术、公寓艺术、四川画派、后前卫艺术、更前卫艺术、批评性艺术、后抽象、意派、极多主义、抽象水墨、都市水墨、问题抽象、青春残酷、70后、80后、果冻一代、独生一代、新卡通……

据不完全和不严谨的统计,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至少有40个以上的词汇被用来描述艺术潮流和艺术现象,其中用来描述绘画门类的词汇最多。可以说,这种词汇的“惊人”数据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艺术的“大跃进”,如果说经济危机已经把当代艺术市场从“泡沫神话”打回原形,那么当下“喊口号”何时才会结束?

“口号”就是救命稻草?

曾经有人讲:以前的策展人主要的工作是“骗钱”,现在的策展人主要的工作是“装修”,策展人是包工头。画廊或投资人出钱给你“装修”展览,当然得搞得有名堂一点,你给的策划案不“吓”人是不行的,起码展览题目就得造出势来,最好来个“XX一代”什么的,因为这将成为你下一次跟别的客户谈论的资本。那么你的“救命稻草”或“独门绝学”到底有多厉害?

先来说说策展人们是怎么制造的词汇。“要发现中国未来的艺术趋势,就来看这个展览!”2007年,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策划的“果冻时代”大型展览的“宣言”气势磅礴。展览的文章会不厌其烦的为你举例: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这大致也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的少年时期,……“80后”艺术家因此被称之为“透明的、轻盈的果冻一代”。策展人想向我们说明的其实是,果冻生产线第一次引进中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果冻的引进影响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并最终被挖掘,放大成课题,研究。这其中也提示了很重要的一点:只要照着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你一定会找到让你满意的“生产线”,然后找来年轻艺术家,贴上“冷冻”或者“炭烧”等标签,就可以大张旗鼓的通过展览获得艺术思潮标签单。另外,为了防止以后艺术史不买你的单,导致自己做出不划算的投资,建议发散思维,多Google几个关键词,多搞几条生产线,抱着买彩票的心理,五中一还中不了的话,就十中一,万一十中二就可以意外“惊喜”了。时间逻辑上而言,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要你够本事拉来赞助,只要机构给你的展览预算可观。因为假如哪天“80后”被证明是过气了的,按照以上的办法可以继续抓腌“90后”,“00后”。另外,需要特别温馨提示的是,你还可以套入习惯性话语,比如最流行的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为风行的“政治波普”、“玩世泼皮”等潮流,功成名就,大势己去,“80后”要与F4说再见……然后,“XX一代”渐成大势。

无独有偶,与“果冻一代”类似的还有“独生一代”等。艺术家兼画廊负责人黄岩不仅策划了“独生一代”的系列展览,还撰写了长篇文章阐释“独生一代”。除了黄岩的文笔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外(每一个长段落只有1-2个句号的段式可谓“独树一帜”),大体思路跟张晴殊途同归,先是描述“独生一代”的被制造,然后介入社会背景,最后则是阐释“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另外,也有一类与此相似,但又有些出入的词汇制造。这一类词汇是带有总结性的创造,大致是把已经濒临灭绝的品种重新加工,摆上货架,这类词汇大都由年长策展人、批评家来操刀。这种类型有诸如批评家高名潞提出的“公寓艺术”(Apartment Art)。2008年,高名潞策划了“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展。批评家描述公寓这种私人空间是过去三十年间实验和前卫艺术的存在方式之一,从“无名画会”到“西单民主墙”,公寓都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紧接着大量艺术区和画廊空间出现以后,“公寓艺术”被取代。这种展览采用了“怀旧煽情战略”,通过恢复历史现象的原貌,通过作品、文献和照片展示它的发展过程。说到这似乎很明显了,说不定已经有人已经开始收集资料,比如现在艺术家工作室不是平房大院,就是工厂改造(时髦的说法叫LOFT),完全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再造出个“LOFT艺术”,“大院艺术”,想必也可以相当的高产。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
· 谁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下文与立场
· 当代艺术价量齐跌至谷底? 是否已"泡沫挤尽"?
· 呐喊·无音--写给当代艺术的思想者秦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