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艺术比电视更需要“收视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7 10:17:27 | 文章来源: 艺周刊

多少职业艺术家梦寐以求能够在双年展这样最具学术号召力之一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但是这样很可能决定艺术家命运的资格却让策展人似乎“轻易”地给了一个非艺术家身份的“范跑跑”,虽然不至于轩然大波,但是至少改善了公众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将“范跑跑”纳入到当代艺术现场,引发中国的当代艺术范畴以及核心价值等问题的讨论,看来来得正是时候。网络论坛上有人愤慨的留言质疑,“这是798在炒作,还是中国当代艺术到了崩溃的边缘,真的人人都是艺术家?”……

先回放一下,“范跑跑”在7月28 日成都双年展上亮相的处女作品——《谈谈教育》,表现形式是行为艺术,表现的内容是,在现场他搬个板凳唾沫横飞的开讲被认为是废话性质的“范式箴言”,随后“范跑跑”还在8月份朱其担任总策划的北京798双年展这个更具焦点的舞台上表现他的行为作品……

这个看似在艺术界见怪也不怪的时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却有着某种信号性的意味,双年展的舞台见证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公众人物成为艺术家角色的全部过程,以及带来的话题与讨论。此事件还可以进一步解读为:可能标志着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再次接轨上基于目前中国社会土壤产生巨变的新现实?

当代艺术看上去正在抹去社会既定角色的边界。比如往常出现在社会新闻的著名的范跑跑,现在在策划人的包装下一脚踏入了艺术界,它的最新身份是艺术家。798双年展请出范跑跑,自然成为艺术界聚焦的话题。

也难怪经常关顾各类艺术展览的王先生发出感慨,为了制造话题,讨好公众,当代艺术比电视还需要“收视率”。

“范跑跑”事件至少提示我们这样几条信息与对应的问题:一是当代艺术对公共话题人物的题材利用正在强化,成为明确的事实,是否意味着艺术边界进一步被放宽了。换句话说,是不是今年选秀节目快乐女生出现的“曾轶可现象”也可以做成艺术作品,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大家都把热点问题当作艺术品来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流行?二是符合策划人的利益,但是不是艺术表现现实的恰当表达,能否引发关于艺术本体的讨论?三是成为艺术家的简单条件,通过双年展这个号称最具有学术价值平台的展示空间得到社会化的证明,是不是可以启迪更多人成为艺术家?四是艺术作品中的“范跑跑”,就此成为艺术家,还只是一时的推波助澜,是因为需要一时成为艺术家,还是就此投身艺术?等等。

在新的条件下,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并具备重新去关注与讨论的价值。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 呐喊·无音--写给当代艺术的思想者秦冲
·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
· “停滞”还是“前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研究
· 谁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下文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