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当代艺术:致富光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25 10:25:4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到了1980年代晚期,前卫艺术开始商品化。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开幕典礼上,吴山专表演了他的《大生意》,以抗议这种必然导致艺术家兜售其商品的过程:他公然贩售虾子,直到两位便衣警察勒令停业。吴山专在前一年的中国现代艺术研讨会中表示:

  (自1987年开始)「大生意」已成为所有中国人民的一桩活动,而且这是头一回,势不可挡的唯物论跟有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及事业绑在一起。不久之后,商业也跟艺术组织机构、奖学金和政治权威当局连成一气……「商业艺术」已把艺术贬至一种大众可轻易辨识的「商业符号」。(注2)

  吴山专有先见之明地专注在艺术的商品化,他继续研究有如商品制造者的艺术家相关议题,例如雇用自己当个艺术劳工,强调劳力甚于产品,就像「劳工大众、为艺术对象把钱存在银行」系列(1992年至今)一样。(注3)

  当吴山专努力抵制艺术家成为创作的特权代表时,其它观念艺术家则是象征性地寻找摧毁艺术组织机构的途径。黄永砯及跟他有密切关联的厦门达达,就是这方面的着名人物,他们曾于1986年把自己的一大堆作品烧掉。一般而言,那段时期理想主义者会想要脱离体制化的束缚,似乎他们将主要源于那些界限之外的艺术运动包围了起来,其中一个面向就是正在艺术界周遭成形的商品化界限。

  政治波普运动的重要人物余友涵,在1988年画了一批中国银行纸币的作品《人民币》。他同一时期的其它画作,经常是重新创作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着名照片,并运用生动的色彩与图案来打破依附在原件中的严肃成分。《人民币》也同样利用鲜明的波普/普普色彩与极度简化的形状,将纸币的形象转化为某种好玩的东西:显然货币已具有值得暗中破坏的符码地位。从那时起,奴役人们的消费主义便成为艺术界越来越普遍的主题。

  王晋与林一林所创作的装置事件,突显出大众对于消费者商品的渴望。林一林在其1993年的《一百块和一千块》表演中,把自己框进一堵砖块堆起来的墙面中,并把纸钞塞进砖块之间的缝隙里,所以它们就会凸出墙面,诱使人把它们从墙里抽出来,虽然这么一来,可能会打乱了砖块,致使墙面崩塌,进而伤害到艺术家。郑州市政府委托王晋为一家新的豪华购物商场,在1996年的开幕典礼制作《冰墙》,这件作品是用冰块砌成一道30公尺的墙,里面还嵌进从化妆品到电子产品等各式消费商品。人们在疯狂消费欲望驱使下,把那道墙给拆了,想要把那些值钱的东西从冰冻的外壳里拿出来带回家。这些作品强调新兴中国对于财富的渴望急速增长,鼓励性的活动能够证明这种欲望(即便王晋的本意是冰块会象征性地冷却消费主义的热度)。王晋也以较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经济运作,他在1995年的《敲门》,就暗指全球商业入侵中国,他在紫禁城城墙的旧砖块上画钞票,然后再把它们放回墙上。同年,他在《投机中国钱》的表演中,便用一只镬来烹煮金钱。

  1995年,有个幽默反映这种新消费主义的艺术运动兴起:艳俗艺术,又名加倍庸俗。相关倡议者包括常徐功、俸正杰、胡向东、刘铮、罗氏兄弟、王庆松、徐一晖等人,他们赞颂新富的庸俗品味,例如罗氏兄弟的《欢迎世界名牌第30号》,显示消费舶来品或奢侈品的愉悦;王庆松的「请求佛陀」系列一号作品,本身也象征着显赫的财富;以及徐一晖的《黄金钱》等等,全都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加倍讽刺。由于这些作品内容起初并不是热门的日用品,所以这种对于消费主义的评论,最初与「将艺术当成终极消费产品」的想法之间并无强烈连结。

  为了表达对于金融基础建设运作越来越高的兴趣,艺术家直接创作金钱,以及与「金钱和艺术」有关的作品。1993年,吴山专为了韦克斯纳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的展览「零碎的记忆:离乡背井的中国前卫」(Fragmented Memory: The Chinese Avant-Garde in Exile),用玩具熊猫制作了一件装置作品《怀念竹子》,那些熊猫会在展览中出售,以反映西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里「中国性」的渴望。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突显消费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1999年,有超过30位的艺术家参与由徐震、杨振中与飞苹果所策画,在上海淮海路的一家超市展出的「超市」展览。这个展览的主要部分,就是在那家超市里展示一个超市,让顾客挑选架上的极低价艺术品,再装进购物篮里(如刘韡的《猪和首饰》)。当市场强大后,艺术家的评论就变得比较辛辣,并于2006年达到高峰,当时拍卖价格屡创纪录,不断为中国艺术家团体带来欢欣与忧虑。颜磊2006年的作品《狗年》,不仅重现一幅张晓刚在苏富比的破纪录摄影拍卖作品,还有取材自曹斐追踪包裹着Burberry的办公室狗,打混日间活动的讽刺性录像作品《狗》的一张剧照,然后把它们并置展出,这些对象或许不确定自己的品味,但为了较高社会地位的虚荣而偏好极为知名的奢侈品牌。

  为了抵制针对其作品的众多投机买卖现象,刘小东决定无限期脱离市场。为了表明立场,他于2006年创作了一个名为「刘小东新作品:多米诺」的展览,直接在墙面上作画,虽然有人表示要买下那些墙面,但最后仍是依照这位画家的原意,亲自把墙面涂成白色来结束这档展览。同年11月,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以超过27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重要作品《叁峡新移民》售予餐饮业大老张兰,这更为刘小东的态度和行动增添趣味性。

  冯梦波则是朝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决定以其新作「定制历史」系列在市场上运作,鼓励收藏家在特定限制下,跟艺术家共同设计一幅画作。主题选择有两种,可依照买家的喜好将永远受欢迎的毛主席复制、摆放在电脑绘制的风景中,或是其雷神之锤相关作品《Q4U》的修改画面里。这些画作是用电脑来设计,并以平版印刷机VEEjet把画作印在以压克力胶立体打底的画布上,所以完成品会有一种油画的效果。有人问他是否愿意配合某个客户的品味,把毛主席的背景风景改成粉红色,以搭配粉红色的沙发,他的回答为:「当然好。」这些作品的制作速度很快,而且理论上也可任由许多最畅销的中国艺术家无限量地大量生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刹那——赵亮的活动影像和摄影
· [专稿] 佳士得拍卖瑰丽珠宝
· [专稿] 佳士得将拍卖《夏山高隐图》
· [专稿] 2008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开幕
· [专稿] 香港佳士得2008年春季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