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景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传入日本的佛教绘画和青绿山水画,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具本土面貌的“大和绘”。而“风景画”概念的形成则是在西方文明影响下,出现于17世纪之后。对于日本来说,“现代”的概念一般是以西方文明大举进入的明治维新为起点,与此前延续了三百余年的江户时代(1633~1868)形成鲜明对照。随着西方绘画作品的不断传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成为日本画家们变革图新的主要目标。自16世纪开始,西方绘画对日本的影响体现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部分画家出于猎奇的心理对西方风俗画的临摹;其二是部分画家主动学习西方美术,有意识地将其嫁接到日本文化之树上。由于这两方面的传播载体与目的不同,题材及技法各异,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若论及西方美术的影响,最显著地体现在浮世绘风景版画的兴起与发展上。到了18世纪中期,随着国门渐开,新鲜的西方绘画使日本画家们为之振奋,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日本美术又有了新的楷模,一个新的时代也由此开始。
西方对自然现象科学、合理的理解与表现意识推进了日本绘画观念的更新。江户时代唯一的对外通商港口长崎是来自荷兰的西方文化的策源地,从这里向日本列岛传播的西方自然科学资讯也因此被称为“兰学”,通过这里传入日本的西方写实绘画也被称为“兰画”。司马江汉(1748~1818)既是西方油画的倡导者,又是日本铜版画的先驱,他曾是一位浮世绘画师,1770年代前期开始热衷于西洋绘画,也到长崎等地学习。司马江汉在《西洋画坛》一文中写道:“西画技法,以浓淡表现阴阳凸凹,远近深浅,摹写真情实景,其功用与文字相同。……西方绘画乃实用之技,治术之具”。由此可见,他致力于将西方技法作为改变传统绘画陈旧面貌的实用技术和工具。借助进口图书中的荷兰版画插图,他悉心研究西方铜版画技法,终于在1783年制作成功第一幅铜版画,画面表现江户郊区的河岸风光,有着明显和准确的空间透视效果,这是美术史上第一次由日本人单独完成的铜版画。尽管在技法上还比较幼稚,但其所具有的新视觉意义却预示着日本美术新的方向。
18世纪末期,在浮世绘的美人画背景中,对风景的描绘大量出现,并已经具有准确的透视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画开始逐渐从浮世绘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其真正发展始于“浮绘”,即以线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绘画追求空间深度的表现。对于习惯了平面表现的日本人来说,画中景物犹如漂浮起来一般,“浮绘”由此得名。当时浮绘的主题是歌舞伎剧场内部以及室内空间,主要集中在对建筑物的表现上。由于多为直线构成而在表现技法上相对容易,当时的江户画师们尚不掌握以不规则曲线和曲面构成的山水风景等复杂透视。
葛饰北斋(1760~1849)与歌川广重(1797~1858)是江户末期的代表性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在绘画题材上涉猎甚广,尤以风景版画成就最高,既摆脱了歌舞伎和美人画等传统内容,又突破平面装饰效果,将准确合理的空间、细致入微的阴影等西方绘画元素移植到浮世绘版画上来;歌川广重的风景画与日本传统山水情怀有着心理上的醇厚照应,赋予观者以亲近感和淡淡愁情。他敏锐捕捉住日本人内心对风景的共同依恋,展现出与大和绘相似的自然情怀。从浮世绘风景版画中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日本美术在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变化,即由大和绘和障屏画的理想化、装饰化手法逐渐转向对现实景象的真实自然描绘。虽然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洋画的透视以及外光表现等技法的影响,但浮世绘风景画并没有因此被他们发展成西方式的写实风景,日本人所特有的对自然的亲近之情依然在他们的作品中温和地渗透出来。大和绘的样式、四季绘的风物和名所绘的景致,生生不息地连结着日本风景画的源流。
1868年的明治维新既是一场政治革命,也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文明开化”的风潮席卷日本列岛。以福泽谕吉(1834~1901)为代表的日本启蒙运动先驱大力推动引进西方近代人文思想,提出“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的口号,“脱亚入欧”成为许多日本名人志士的理想。他们普遍认为,只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才是日本走向现代国家的唯一出路。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日本人迅速地接纳西方文化的既有成果,体现在美术界的显著特征是以西方的理性主义推进写实绘画,试图从根本上否定明治以前的日本美术,导致日本美术曾一度在表面上全盘西化。
1876年,日本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工部美术学校成立,意大利画家安东尼奥丰塔内基(1818~1882)受聘主持油画教学。虽然有着古典技法的素养,但得益于与法国和英国近代画家们的深交,他带来了巴比松画派和透纳的风景画技法,有着很强的抒情意味。他没有将教学停留在古典写实技法的传授上,重在提倡理想化的表现。因此,作为来自欧洲的第一位油画教师,虽然丰塔内基在日本执教时间不到两年,但他的艺术思想对日本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出自他门下的高桥由一(1828~1894)成为日本近代绘画的开拓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油画第一人。如果说他作于1875年的水彩风景画《枕桥》还是囿于将西方古典绘画技法运用于身边现实景物描绘,此后的水彩风景《根津灌现》则可见主观意念的大胆投射,体现出他曾经师从的英国水彩画家沃克曼和意大利画家丰塔内基的影响。日本近代“风景画”多是将透视法运用于对国家事业和调查的现场记录,因此,高桥由一的风景画大多描绘的是政府的桥梁道路建设工程,“记录”的色彩浓厚,但已经开始表现出将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与个人意趣及材料性质相融合的近代美学意识。
在国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工部美术学校在开办仅七年后关闭。尤其是1878年美国学者欧内斯特·芬诺洛萨(1853~1908)应邀担任东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极力主导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运动。顺应这个潮流,以排斥油画、倡扬传统绘画为指导思想的东京美术学校于1887年成立,由日本著名美术教育家冈仓天心(1863~1913)首任校长。值此西洋绘画处于逆境之际,许多青年油画家选择了赴欧洲留学,他们由此成为后来推进日本油画发展的主要力量。1889年,由留学法国的日本油画家浅井忠(1856~1907)主持的西画团体“明治美术会”成立。浅井忠早年在工部美术学校师从意大利画家丰塔内基,他以描写日本农村的风景而受到瞩目。他在法国南部小镇古勒所作的系列作品给日本画界带去了创新之风,奔放的笔触显示了他丰富的内心情感与自然风景的完美交融,颇具西方油画风范,是日本明治时代早期油画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