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哲也(1940~)是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教授,对表现个人的、日常的主题有着特别的兴趣,“风景”的概念被他赋予了更为宽泛的内涵。他早年以自己的生活照及拍摄的风景照片作为油画素材,后来转向丝网版画的创作,作品以日常记录式的现实感而富有特别魅力。野田哲也多以包括自身形象在内的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为素材,甚至能从持续发表的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本人及家庭的生活变迁,他将此理解为“日常的风景”。他的作品总是以具体的日期为标题,尽管让人与时间的概念相联系,但在深层次上意识到的却是时间的消失,体验到作品的无时间性或非时间的本质,使之超越了日常的记录,从个人的普通生活和平凡风景中挖掘出某种普遍性。野田哲也的作品《日记》系列中令人信服地看到了版画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摄影的特性,同时还令人领悟到作品所具有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对每一幅画面所倾注的个人感情,营造了让观者展开丰富想像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为纯粹的版画,他的作品也可以与个人情感没有关系。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只理解为形式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以精湛的日本传统版画技法生动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大风景。
榎仓康二(1942~1995)也是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教授,他开始艺术活动的1960年代,正是日本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和自我立足点的不明确,使榎仓康二将着眼点放在对现代社会的再评价,即对未定领域的探索上。他将对自我存在的确认行为与环境结合起来,使他的艺术充满思辩色彩。1971年,榎仓康二在巴黎青年双年展上展出作品《壁》,在野外的两棵树之间灌注一堵混凝土墙,其粗糙的物质表面记录下了野外的风吹雨打日晒,使观众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进一步认知自己的存在。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确认自身存在的视点,在榎仓康二的另一类重要创作——摄影中也得以体现。他的摄影并不注重技术性的追求,而是凸显拍摄时自己在现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是当自身面对现场的风景、事物时,重新捕捉和认识自己的存在而进行的拍摄,这种艺术思想在他那幅沿着漫上沙滩的海浪边缘而卧的自拍像《预兆——海·肉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心象风景”
“异界的风景”展基于上述历史流变,试图以当代视点重塑“风景画”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现艺术家对现实世界与自身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从写实风景到“心象风景”的演变,同时也是日本美术力图摆脱西方影响、塑造东方样式的形象展现。
坂口宽敏(1949~)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1976年赴慕尼黑美术大学留学。他在前西德学习生活了八年之后返回日本,任教于东京艺术大学。他的艺术活动兼涉平面抽象绘画与立体装置两个领域。坂口宽敏以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为主题,制作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大地艺术作品,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平面绘画。虽然从表面形态上看不出两者之间的直接关系,但画布上呈上升趋势的书法般的笔触与装置作品的螺旋状形态有着理念上的关联,令人感悟到在二维平面上对三维空间的某种暗示,以及从平面向空间靠近的欲望。
坂口宽敏的艺术思想基于将地球喻为一个巨大的“器”,他对自然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尤其是万物生发之前的临界状态有着极大的兴趣,他全部的灵感也由此而来。螺旋形是他平面绘画和装置中不断出现的基本形状,他认为螺旋形线条象征万物的生长乃至地球的自转,天地在旋转中成为一体,因此螺旋形是一个强有力的且富于想像的形状。坂口宽敏将圆形比喻为既是日月天地的变体,又是连接人类与宇宙苍穹的媒介。他的意图并不在于对某种形态的再现,而是随着作品形态的变化,展开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动想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