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首届“当代艺术与信息管理”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隆重举办,并同期举行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及“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华东工作组的揭牌仪式。论坛邀请了海内外众多当代艺术界知名学者,如黄专、朱青生、贾方舟、吴鸿、翁子健、西沐、王端廷、滕宇宁、顾丞峰、夏燕靖、丁亚雷等人作主题演讲。在论坛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代艺术的信息管理与传统艺术的资料处理之间的差异和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当代艺术信息管理的各种研究方法与途径。这也是近年在全国范围内来首个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的大型学术论坛。
为期一天的论坛对于会议主题的深度挖掘是卓有成效的,黄专、王端廷、翁子健、夏燕靖、滕宇宁等学者,就艺术资料管理的内部问题进行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独到经验与专业方法。贾方舟、吴鸿、西沐等学者则分别从批评家、网络及市场数据的角度进行剖析,对当代艺术信息管理的诸多可能性作出了更多的追问,其观点亦针锋相对,立场鲜明。
朱青生先生所做“国际交流的新动向”,以宏观的视野审视当代艺术的信息管理问题,论述了考证古代、现代、当代文献的方法和原则。为建立更具弹性和开放性的艺术档案库,他在《当代艺术年鉴》的编纂工作中,往往提纲挈领,尽量不做判断或少做判断,只给出一个大致的取向,而将判断留给以后的研究者。
吴鸿在论坛中对建立当代艺术数据库提出质疑,他认为“文献”就是以一种标准或方式整理出来的意识形态。依靠某种专业准则建立起来的当代艺术的数据库,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它有违当代艺术精神的,并认为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建设一个具有自身标准的封闭的数据库系统,建立在自媒体和互联网时代基础上的“超级资料库”——诸如基于协议的信息协作方式的百度百科——已经解决了我们对于大量知识库分类与整理的要求。
黄专的工作与单独的艺术文献工作不同,OCAT更多的把这项工作融入对艺术家的研究和展览及出版中。所谓的“文献学”、“档案学”,都来自主观选择。他并不简单的否定档案和文献工作是独立的技术工作,但同时也认为也不应该把档案和文献只是作为技术的对象。 所以他的项目更多是在问题架构下的文献学研究,或者是以综合专题史及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艺术在公众认知领域至今仍存在误区。但就国家层面而言,这种认知已经实现飞跃。文化部去年发起成立“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而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正是“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导的“国家美术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而在当代艺术不断繁荣的局面下,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资讯,如何整理当代艺术现场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文本、图像,并借此勾勒出当代艺术景观的大致轮廓,是学界一个实际而紧迫的任务。“当代艺术与信息管理”作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的首个大型活动,为这一领域的探索增添了一股动力,而各方的唇枪舌剑之间,也再次凸显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对于当代艺术信息管理必要性的质疑,本质上亦是对于完善这一课题有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