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笃对话张可欣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45:12 | 上传: 2008-12-29

 

黄笃对话张可欣 现场照片

 

  泛亚的新波普——黄笃与张可欣的对话

  时间:2008年12月30日

  地点:北京對畫空間

  黄笃

  资深独立策展人 现在北京生活工作

 

  黄笃(以下简称:黄):在最新的作品中,你为什么要用中国宋代建筑典籍《营造法式》作为一个题目?

  张可欣(以下简称:张):《营造法式》这本书不但体现出科学性又充满艺术性。这样一来也使我萌发出一种陌生的创作灵感,它已经成为我创作艺术的一个资源,或者能轻易转换成我用来宣泄思想的一种容器和导火索。同时,我也借此来展现当代人的种种社会文化问题,比如:时尚文化,暴力色情,还有极权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并且把这些现象转成了强烈的艺术创作符号。我与《营造法式》之间的情缘,实际上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追颂和感慨,同时在这种惋惜和追恋当中滋生了艺术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黄:实际上,《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学里一种绝妙的技术美学理念。

  张:是的,《营造法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工艺与建筑规章制度的珍贵史料。

  黄: 当你用《营造法式》概念的时候,让我联想到中国当代艺术讨论的一些问题,尤其是90年代海外中国艺术家的境遇,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借用中国传统概念或命题去创作。于是,他们作品的现实性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很多批评家认为是一个东方情调或异国情调,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当然,我不完全赞同这种看法,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去分析,因为90年代是处在一个西方多元主义文化的开放时期,对他者文化接纳和包容的过程也就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自我批判。然而,进入21世纪的确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在今天,许多人开始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对艺术家利用传统概念或方法提出了批评。那么,请问当你用这个《营造法式》时别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提出质疑,是否你的艺术又回到了新保守主义,而你的这个新角度又是否适合中国新的发展呢?

  张: 现在我就开始接着你的话题讲,说来很有意思,其实我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些作品是具有反传统人文精神的,其创作用题也非中国化,但到了了本世纪后我便颠覆了自己的艺术思想,这缘起中国急匆匆的与世界接轨,并在经济全球化下使自身的中国精神无限的弱化下去。这一巨变的代价不得不令我重新的反思,并自然改变了我的艺术谋略。也就是说,我必须让自己艺术用题具备鲜明的中国元素。我的《中国营造法式》系列艺术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一系列主题创作也逐步走入成熟。为此,《中国营造法式》逐步在我的图式里开始减弱了,更多的呈现一个比较简洁,能表达我的一种思想的一种新的图式。就是以中国传统梁柱结构来重塑我个人独立的艺术语言。作品在形式和思想性上来说比较集中和富有力量感了。另则,我希望中国元素在艺术处理简化之时,增加一些崭新的当代性符号,时尚元素和流行文化,像卡通与商业广告等。我设想让《中国营造法式》系列艺术作品在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物化社会的博弈、交汇和对比中带给观众一种反思和沉淀感。

 

1   2   3   4    


相关视频
张晓刚,孤独、惶恐是我的现实
2007北京798艺术节总策展人——朱其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好友分享 添加收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