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刚才听了各位前辈级和老师级的发言,我对中国美术馆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刚才提到为什么在五四大街老馆边上建新馆,而分到了奥林匹克公园里,在咨询上大家有一点儿不对等。据我了解,05年的时候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国家低调进行一次中国美术馆扩建工程的招标,当时很多人士说,正是08年有很多国外建筑师做了一些奥运的大项目,低调的进行一次,不邀请国外机构来做,就是国内的建筑机构来做这个项目。一等奖是空缺的,最后就不了了之。我想对这个问题也有一点儿费解,这也是我想知道的,可能王老师知道。
刚才周榕老师提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空间能够,我们现在提公平性,实际上现在的阶级划分不比以前弱,现在阶级产生的分歧很大,从网络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有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包容所有的,刚才用到一个词和谐,包括不同的人。前几天参加一个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边上,这是我见过最大尺度的中庭而且是长巷,这种超尺度的空间好像是批判,但是我一走进去的时候结合周榕老师提的问题,当空间非常大的时候,以前我觉得自己很狂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你把参照物不断往上提之后,以前我跟同学比有一些优越,慢慢随着年龄增长,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大,包括认识到自然界有一些不可抗力的东西,慢慢就会变渺小。空间也是,你站在非常大尺度的空间,举一个例子,像我这种行为比较怪异的人在里边做一些事情,由于尺度空间非常大,有人走进来,你也不会察觉。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些人的身份慢慢被削减。当然我不是说超尺度空间是对周榕老师问题的解答,我自己只是一种认识。
谢谢!
刚才你说中国美术馆扩建工程,确实是05年办过。当时在美术馆的西边扩建工程,因为当时正好是国家大剧院鸟巢建筑师设计的,他们提出很多殖民主义,就抗议,压力很大,北京市当时的招标都不做国际竞赛,当时国内设计院第一个方案做出来,但是方案做的不能平庸。最后想重新澄清再做方案。但是中国的体制,因为他已经是国家发展提前做竞赛,还不能低调,所以当时就这么决定。因为西边有很多老房子,拆迁的问题,经济上根本达不到,所以就没有建在西边,就挪到了鸟巢的边上。鸟巢的边上面积起初是8万平米,但北京市提出来,北京市也要盖一个6万平米的美术馆,后来经过讨论,干脆就把鸟巢边上专门做国家美术馆,北京市中画院就变成北京市美术馆,但名字还是叫中国美术馆,但鸟巢那个就叫国家美术馆。
梁克刚:
建筑艺术家梁克刚
我比较特殊,原来我做建筑,从04年开始就参与艺术方面的事比较多,开始管理艺术空间,正好是这两个专业有过碰撞。这几年我出去以后比较注意看,一个基本的规律,越是年轻的设计师设计的美术馆越好用。但这五年来我有一个问题,我去的省发现大部分的建筑师,特别是国内的大部分的建筑师其实对今天艺术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没有概念的,一个是很少看,再一个也没有研究今天的艺术品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我们做美术馆设计的时候,往往是停留在原来老的经验里。比如说王述做的浙江省美术馆,建筑上来讲是不错的作品,但是从展陈来看是根据传统的一个空间要求的。今天的展览完全不是这样,一个是传统,他的墙面和悬挂方式,今天的作品对空间有特殊要求。
这几年当中,我参与过亲自改造,我在宋庄1号,通州区的菜窖,把里边的墙面检修,灯光变了,电重新做了。今天的展览并不要求建筑师在空间上做很多事情,因为每个展览单独设计。大的空间将来在真正使用的时候,他的可能性交给策展人,交给布展方来解决。再一个,在粮仓里,当地政府做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区也准备做一些改造。我自己是尽量少做,尽量把空间留出来。只是说在电、照明上做更多的考虑,因为作品的局限,大家对灯光要求比较少,实际上光打上去之后是看不到画原本的颜色。再一个我们做一些所谓大的美术馆的设计,我参与了很多开发商的社区美术馆,一般是在我的鼓动下才去开,原来可能是某个售楼处或者会所,我建议开一个小美术馆,几百平米就够了,因为美术馆运营起来专业的资金筹备要求太高,不是一般的开发商能够承受得了。把艺术品放在家门口,现在的有钱人,基本上很难有时间专门看展览,一个是没有这么高的文化基础,再一个是实在太忙。如果一个小美术馆,在社区旁边就有机会了。我在这几年当中管理过四个社区小美术馆,大概一两个月一次,他让社区尽量的接触到。我始终觉得美术馆修的像教堂这样,这样还是太俗,既然现代艺术要打造一个艺术的空间,让老百姓都接触到,就不应该用这种权威化的方式。所以在具体的事情上来推动,一些开发商在社区里边做几百平米的小美术馆。在我这几年的努力当中,也促成了四五个小项目,慢慢的也影响了一些业主,业主开始收藏了,他们的孩子也开始画画了。前不久在西单的一个项目,带着孩子去搞夏令营,把教育深入到基层的层面上。
这是我的具体工作经验。在策展当中会发现跟黄老师经历的比较想象,大部分馆比较难用,大部分是做实了,你一些设想很难实现,特别是大型的装饰。而现在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一种项目的方式,是针对空间创作,针对空间现场来创作、对话,一旦把空间做死了,这就很难实施了。再一个建筑师容易出问题,不愿意往后退,很多情况下一定要表现一下,有的时候抢戏,这很典型。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佛像的馆,把墙面机理做的非常丰富,做成一个枪,所以管理中你想看佛像,想看墙。举一个例子,建筑师容易出的问题,容易抢戏剧。实际上我认为,在座的展馆设计,建筑师应该往后退,把这个主角应该让给艺术家。内部空间一定要推到部门去你所设计的环境最好的突出作品,而不是进来空间特别丰富,老想看,老是不能集中精力看作品,这是一个矛盾。我刚好又做策展又做设计,就碰到这种矛盾。现在很难看到一个特别好用的馆,而且有规划,一两万平米,真正有效的展览空间不到10%,这简直是一种浪费,有效的展陈空间是没有效果的,但是进去以后可能是很有意思的,从建筑作品上来讲是很有意思的空间,但是因为空间使用效率会非常低。我的设计会尽量站到业主角度,最大限度有一个合理、好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能够最好的去衬托作品,而是建筑本身。
这还是一些经验,再一个是建议,建筑师要多看现代展览,多跟策展人交流,这样在做展示的时候才会非常了解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和目的。今天这个活动跟王老师和包老师之前有过沟通,我们希望呼吁国家对于设计产业有一个保护,我们三十多年全世界最大的工地,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一大批真正国际品牌的设计师,这跟我们的政策保护是有关系的。因为日本的平民奥运会,都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带出了一部分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建筑师应该是国家品牌,建筑师是国家文化品牌,同时也是产业的前锋,国家应该在政策上,包括像这种大型的建筑在招标上应该是有所欠缺的,我们自己的设计师出去跟外国竞争,出去人家还不待建。希望政府和主管部门意识到,这是国家文化失力竞争的一个方面,很多建筑师是国家品牌,应该对此有所支持,不要追随整个设计产业,最后像我们的汽车工业一样全军覆没。这是我要提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