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相辅相成--著名平面设计师陈绍华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2-04 12:23:22 | 文章来源: 东方视觉

韩湛宁:陈老师您好,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平面设计师之一,您可能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您能谈谈平面设计师的社会意义吗?

陈绍华:先且别用极限词,"顶尖"、"最大"好让我有压力,有压力是做不好设计的。
当然,设计师在社会中的意义无痈置疑的,设计师在社会大众中的渗透力可能仅次于现代传媒,在某些方面可能传媒都是无法比拟的,你看人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通过设计师的手来完成的?你买一卷手纸都有设计师的手迹在其中。设计师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产品的好用不好用,经济不经济,更重要的是他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素质,乃至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比如说奥运形象的设计(笑),比如说建筑、比如我们的高科技产品,最近我去国家博物馆专门去看了"神5",仔细看了杨利伟穿的那套太空服,那个"神5"的标志让人汗颜,土的掉渣。那个火箭和太空舱只有功能设计没有造型设计,这说明我们的科学是裸体的,没有衣服穿啊!很是遗憾!这都是设计师的应该做的工作啊!但是这不是设计师的错误,是因为什么呢?很值得思考。

韩湛宁:您的很多作品都得到了广大的群众喜欢,您怎么看待,以及您如何看待设计在专业领域与社会大众两方面的价值?

陈绍华:但首先基于我自身的综合体验和基本功。还有我多年的广告人经历。把做广告的理念和概念运用到设计上,你的思路会比较明确。因为做广告要懂得尊重客户、理解客户,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和目的。给政府和国家机构做设计一样,他们同样是客户。我在接受一项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最最普通的众人一员来审视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一般人会是什么感受,比如今年的生肖猴票设计,我首先考虑的是人们每年在购买生肖票的时间和心理状态,那是春节前,购买年货前后,所以,我的设计定位是:简单并快乐着。色彩上一定是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和专业眼光是有很大距离的,有时候你强调专业精神是行不通的。我知道那是俗品,但是你必须这样做,否则,有关政府部门也不会通过。当然,设计师还担负着一个提高大众审美的职责,这个要慢慢来。其实,优秀的设计师都要做两门功课,就是提高和普及,这是相辅相成的。


韩湛宁:您的设计历程一直是一个传奇,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能谈谈您的设计历程吗?

陈绍华:少年时代梦想能成为一名工程师、科学家,十一二岁时能够徒手造微电机。然后就是电动飞机、电动坦克等等。如果不是多次搬家,那些东东留下来一定是个小小博物馆。在那个闹革命的年代,命运不由自己的。这些等将来退休之后,再去做吧(呵呵!)。做设计师也是因为那个年代,所以说有所失必有所得,因为要逃避下乡,开始学画,也算命运好,学了几个月就考上了美院,报考专业时就是因为工艺系有个"工"字,就误入了设计,所以,人的一生很有意思,因为一个细节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韩湛宁:您什么时候开始对平面设计发生的兴趣,早期对平面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陈绍华:其实在我们这一茬人里面我算是最早涉入平面设计的,72年,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比二王还要早四年呐,但是他俩现在都比我强,后来者居上嘛!当然那个时代叫装潢设计和现在的平面设计有同也有不同,那时干这一行的不叫设计师叫美工,主要工作是美化产品,比如搪瓷盆上的花草之类的,也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商品的意义,也就没有竞争和创新,一个产品样式可以几十年不变。商品社会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将人类的文化、智慧、创造等融入了市场竞争,真正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了一起,也是基于这个根基才造就了平面设计这一行业。


韩湛宁:之后您的重要转折是离开西安来深圳吗?这个转折点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陈绍华:是的,对于平面设计真正的理解也是因为这里有市场经济。企业因为我们的服务可以赚更多的钱,我们也因此可以赚口吃饭钱,这是最本质的。


韩湛宁:对您的设计历程中产生较大影响的设计师,我是说对您的设计思想产生影响?

陈绍华:没有,我最崇尚的人是爱因斯坦,我家里一直挂着他老人家的肖像,虽然对他的理论不甚理解,但他能完全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以超常的想象力推动人类的认知,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我在某些方面非常感性,我只是对某些作品发生兴趣,而不会对这个作者下工夫去研究。
也许这就是我非常不足的一面,另外,我也不去看理论的东西,看到一大片字就头晕。理论家应该围着我们这些在冲锋在前线的战士来研究。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