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用“书学要为整个人文学科有所贡献”报道了《书法》一书出版的理论意义;《中国教育报》则用“我愿意深入感动 我的一切”为题,报道了作者撰写本书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趋向。
正是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中,来自北京人文学界和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中国书法与人文思想领域的诸多学术话题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认为“通过邱先生的艰苦努力,使我们看到书法研究是有理论、有成果的”,《书法》这本书“凝固了邱先生30年来书法研究的成就,一定会是一部名作、一部传世之作”。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系主任李军说,“邱先生说了别人没有说过的东西,用的也不是古人的方法,对于书法界、艺术理论界是完全新的东西。邱先生的研究发前人所未发,使书法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当于西方艺术理论界的沃尔夫林、阿恩海姆”。“《书法》包含邱先生20多年关于书法的思考,是邱先生书法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结果。《书法》将成为一部名著,像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样,并不是作者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却是作者最广泛地为人所知的著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敕瑞说,“《书法》文字简洁明快、荡动心灵,既有邱先生对书法宏观的观照,又有细微的感觉,是经验和悟性的结合”;《书法》的“语言是清澈的,其中思想就像小鱼,不时跳出来,晃动在明澈的语言之中”。
其他到会专家相继作了发言,涉及书法与哲学、语言学、美学、文学等相关话题。
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锋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语言学家董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系主任李军,中国画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梅墨生,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副教授刘涛,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欧阳江河,理论家、艺术批评家傅京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媒体记者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语言学家董琨先生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