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数例,原画我曾从杂志上剪留,但都损失了,默写出来又嫌失真。只得空谈一会,任读者白去想象。末了再从我自己的作品中举个实例,如第二十一图,《用功》。有一时代,学校极重分数,用分数压迫学生作无理的用功。有一班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对于学科毫无研究兴味,专为欲得分数而用功。这情形很不合理,生吞活剥,而且残忍。因此我作这漫画来讽刺。分数的权威,无形可睹,于是假想出一个怪物来代表。一个女学生伏案用功,案上陈列着字典、三角板、米突〔米(metre)〕尺、笔和书。看似真心好学,其实全是一个怪物压迫着的。我还有一幅漫画,写一本古书和一本洋装书,许多小人,有的穿长袍,有的穿洋装,大家努力钻进书里去。有的正在书缝里乱钻,想钻进去,有的半身已经钻进;有的全身钻进,而且已经出头,但已戴着眼镜,生着胡子了。但他们只是端坐在书的蛀洞里,无所事事。因为那时有一班读死书的人,好比蠹鱼,白白地把一生消磨在书本子里。我为他们作这幅画。———凡此诸例,画面上所表现的,都是世间所罕有或不能有的奇怪荒唐的现象,而借这现象,可以表明一种意见。这都叫作假象法的漫画。
点睛法
描写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而加以警拔的题目,使画因题目而忽然生色,好比画龙点睛,叫做点睛法。
点睛法与前述的写实法大体相同,所异者,写实法靠画本身表现,并不全靠题目,点睛法则全靠题目。没有了题目,画就失却精采。
前面的第一图《某父子》,第十一图《他们埋的是种子,不是死尸》,便是点睛法的实例。试把第一图的题目除去,只剩一幅画,一个乡下老头子提着皮箱和包裹,跟着一个洋装青年走路,这画就平凡得很,全无精采。但一加上题目,《某父子》,看的人就吃一惊,跟着发生许多思想。又试想,埋葬的那幅画倘不写题目,我们只看见许多人在埋葬尸体,虽然可哀,却很平凡,此画亦不精采。但一加上题目“他们埋的是种子”,底下再续一句“不是死尸”。看的人闭目一想,其哀情就变为愤怒,愤怒又立刻沉着起来,变成一种努力。
凡是全靠题字而醒目的漫画,都是用点睛法的。但须注意,不是用文字来代替图画,是用文字来点明画意。故题目的文字,务求简洁而有力。倘是噜哩噜苏的一篇说明,那就失却“点睛”二字的本意。古人画人物,眼睛只画眶子,等到人物全体完成,最后才拿起笔来点睛。有的画家,画好了人物,数年不点睛。有的画家,画龙始终不点睛,说点睛便欲飞去。足见点睛的郑重。漫画的点睛,也要郑重,务求简洁而有力,大忌噜苏的注解。
再举一二实例:第廿二图与第廿三图,都是我自己的作品。我故意不写题目,先请读者看画。第廿二图,一个卖香蕉橘子的小贩,坐在一株枯而小的树下守候生意。两个小学生背着书包走来,其中一个伸手指点那小贩,另一个看着,似乎都在笑。如果真无题目,这幅画太平凡乏味。至多,令人想起这两个小学生想买香蕉橘子吃。但一写题目,这画就忽然意义丰富起来。题目是什么?是《去年的先生》。去年小学里当先生的,今年已改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因为那时候,小学教师待遇太薄,竟有年俸大洋二十元膳食自理的小学教师。于是小学里的先生都不能生活,纷纷改业。有攀援的人,改入商界,交易所,银行,公司。无可攀援的,只得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做小贩虽然苦,比做小学教师好得多。我当时曾目击一个事实,所以作这幅画。
第廿三图,也没有写题目,但描着一个人在那里喂一头猪。这也是极平凡的现象。倘真无题目,这只能说是速写,不能称为漫画。但有题目,它就立刻变成一幅漫画。题目是《间接的自喂》。这幅画载在佛教会刊行的《护生画集》中。但意义并不专为护生。却象征着世间许多事情。世间有许多行为,看似利人,实为利己,可称为“间接的自利”。这样看来,这幅画不但用点睛法,又属于后述的象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