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六人画展
访谈者:陈、刘
时间:2010年6月15日上午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刘:哪年考上南艺的?此前接收了哪方面的训练?
陈: 1982年。最初学得是国画,那个时候学画的人,学哪类画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上大学之前,我比较佩服的,年龄比我大,考上大学的都是学国画的,周围很多人也是学国画的。
刘:那你考的国画系?
陈: 1982年入学的时候学校在做改革,实行“五年三读制”。第一年进来就读预科,有点像现在中央美院的基础部。练习素描、色彩,都是写实的、苏式的教育,其实是接受最基础的绘画训练。对我来讲,则是在补课。一开始进去的时候画不过别人,尽管速写、线描画得特别好,但是素描不行。上大学之前,我不会画“苏式”的明暗素描。那一年我们一届大概31个人,有学国画的,有学油画的,大家都争强好胜。我总觉得画得不如别人,所以很郁闷。
刘:其实是两套体系。
陈:对,进了大学以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就进来了,所以当时很讨厌“苏式”画法,想摆脱。那段时间我用非常细腻的线条画了很多素描,而不用块面的方式进行塑形。想从技术上入手去接受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
刘:此后呢?
陈:一年级之后是两年专科,这两年什么都学,一年级之后我就开始画油画。
刘:为什么不画国画了?
陈:那时候上美术史论课,印象很深的就是谢赫“六法”。史论老师说中国画的标准是“六法”。我就想,东晋时期的法则还作为现代人的审美准则,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解答不了,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包袱”。而且那个时候中国画给人的感觉是走到“穷途末路”了(过了几年李小山提出了这个观点),所以那个时候也不画国画,就画油画,主要是受到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
刘:1982年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展已经在北京展出过。
陈:对。84年的时候,我们一块做了一个展览。丁方牵头,还有杨志麟,他们能够选择我,是因为他们发现我天天在画油画,画了很多。
刘:画展叫什么名字?
陈: “六人画展”,是在南京的一个公园里边举办的,影响挺大,在当时绝对具有“前卫性”。丁方、杨志麟当时是老师,另外还有三个油画系的学生。我那时候还没有选专业,但是拼命画油画,表现主义风格的。
刘:画的什么题材呢?
陈:题材上有两类:一类是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那个时候我画过一个系列作品《农民工》。当时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我当时很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觉得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还有一类是进行自我表现的,很个性化,就画身边的人。还画了一些风景,也带有非常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画了不到两年就画了一百多张。
刘:大三之后呢?
陈:大三之后就要分专业。事实上,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在那一届的学生里边已经非常突出了——创作了很多作品,又做了展览。但是反过来讲,老师不一定会认可。那个时候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保守的,所以我在老师那儿不一定被认可,这就牵扯到了第四年的分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