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实现美术课程标准目标的美术教育——专访侯令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13 13:11:5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徐秋子 徐美容 郑大奇

编者按:在中国美术教育领域,侯令老师作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最早的一批美术特级教师之一。

几十年来,他对中国美术教育的理解与思考,对中国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是持续而有深度的。日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徐秋子、徐美容、郑大奇,就美术教育相关问题对侯令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您认为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目前的美术教师最缺少什么?

侯: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还是应该朝着《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和指引的方向走,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并且按照课标所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去完成目标。现在美术课程集结了我们国家多年来成功的美术教育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方向,没有必要再另立一个新的方向。我们的美术教师在敬业方面问题不大,从课改的总体环境来说,缺少的是增强课程意识,美术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对课程改革会更加自觉。现在的美术教师虽说天天喊课改,却不知道什么是课程。大多数教师每天忙于事务,经验型的比较多,理论的思考方面是比较弱的。

记:请您谈谈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看法。

侯:小学的美术欣赏课,大家反映是最难上的。我也认为在四个学习领域当中它是比较难上的。现在有些美术老师看到教科书上有欣赏课,就隔过去不上,如果上,也是简单地讲一讲,20分钟就上完了,这画是谁画的,怎么回事,如果这画背后有故事,他还好办,如果没故事就难办。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教育部的课题,要研究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突破。上好欣赏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能说一个学校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就靠一两节欣赏课,得需要长年累月的,三四年、五六年的积累。

在欣赏课上对学生的要求,美术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落到实处,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现在有的教师总想通过学生的制作、临摹,使欣赏课活跃起来,其实,欣赏课活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该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分析、感受、表达就要踏实一些。因为欣赏活动,先是感性的,但更是理性的。如果把欣赏课当成表现课,就使学习领域发生了转向。

清华大学附小的一位美术老师在培养学生描述能力上就很好。她讲马蒂斯时就培养三年级学生描述作品,学生描述的语言比大人说的还好。当然,清华大学附小的孩子有的是教授们的孙子,家庭的文化修养对孩子有影响,但老师认真实践《课标》是值得称赞的。美术欣赏课的活动有两种:一个是“进”,就是眼睛去看;二是“出”,就是孩子的表达。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和笔去表达。

记:您是怎样看待地方文化资源对美术课的作用?

侯:2001年,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没有明确地方文化资源,只是提到利用课外资源。现在,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要通过美术课去开发地方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地方的文化底蕴。这个问题,随着老师们课程意识的增强,会发现许多课程资源就在自己的身边,美术课堂上把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就会使学生觉得亲切,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是来源于身边的文化。课程是文化的一个反映,反过来它又促进文化的建设。

例如,杭州下城区长寿桥小学有四个校区,这四个校区分布在各个社区里面,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经在这里居住:马寅初、沙孟海、丰子恺、司徒雷登都在这社区住过,还有一个收藏王冕《墨梅图》的高野侯,也住在这个社区里,还有百年的药店,西洋的老建筑、民族的居住区等等,这个社区的文化资源极丰富。学校把这些资源开发为校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这些文化历史资源感到非常高兴、自豪,这就是课程资源,这就是课程建设。

记: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到今年已走过将近九个年头,但目前基层的美术教育状况与课标提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侯老师认为怎样加快拉近实际状况和课标理念的距离?

侯:我觉得不可能马上见效。一个新理念的推行需要很长的时间。

记:新课标实施已经九年了,有哪些成果?

侯:最大的成果为,美术教师基本上已经接受了新课标理念。通过教师培训,通过教科书,通过教研部门的努力,新课标理念慢慢地被广大美术教师接受了。特别是年轻老师,保守思想少,接受新事物快,新课标的理念已经在他们心里扎根。现在教育部提出,课改走过这么多年,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把理论转变成实践,动态变成常态。现在全国各地推进的程度不一样,有的省份突出一点。

记:现在浙江省正开展“领雁工程”,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侯老师对农村美术教师的培训是怎么看待的?

侯:农村美术教师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兼职教师上,因为大部分农村美术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像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去兼一门美术,要把重点放在他们身上。

记: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

侯:有技能的,也有理念的,还有如何使用教科书的,应是比较全面的。目的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专职美术教师,而是让他们适合兼职这个岗位,加强他们的美术能力。我在甘肃调研的时候,见过一个语文老师教美术,上了一节《动物的脸》,她完全是用语言,一笔也没画,因为不会画。她对学生说,猫的脸和狗的脸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老师继续说,猫的脸是什么什么样,狗的脸是什么什么样,完全是用语言去描述。这就是一个问题,你老这么教,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不了。她就让学生照着课本画,临摹,也能画一点,但深层次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但这在农村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才能搞好培训。

记:您认为怎样的一堂美术课才是有效的?

侯:有效的课,现在有很多种说法,如搞课程的人说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课就是有效的课,这个说法我认为太笼统,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是从课程的层面去审视有效性的教学,同时也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看作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跟提倡的课程理念还是挂钩的。研究教学的有些人提出一个整体的建构,教学是从备课、导入、讲解、示范、辅导,直到作业的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有效和无效,提出要讲效率、讲效益、讲效果三个方面。所以,关注课程的和关注教学的在层面上是不一样的。

有些教研员,包括一线的老师,只计算具体的,课堂上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话是从口里带出了的,哪些是无用的,是用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对比,就是说,老师付出的有多少,收获的有多少,很多是老师无意识中从口中带出的。例如老师问,对不对啊?学生说,对!还有一些美术老师设计的一些环节,再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之类的问题,老师说,你们想得到吗?学生说,想!当然,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说实在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上已经没有多大用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所问的问题和他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挂钩,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有效教学是从备课开始,备课是最关键的一环,很多无效的环节都源于在备课时的无效。

记:您认为现在美术教师在备课上存在什么问题?

侯:很多老师都不会备课,包括全国优质录像课的教案,严格地讲都有问题,因为,分不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所用的词语空洞、模糊。比如说,教学目标定的是一节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提法非常空洞,你说这有用吗?你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你主要教的是什么?很多老师不清楚,所以,写出来的也不清楚,这不是有效教学。有的美术课,课堂乱,这也是无效教学,老师不会管理课堂,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获奖画家与职称画家--说说中国画家身上的几种病况
· “官军来了”
· 唱响服务之歌
· “三版”展怎么就画上了句号
·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普及艺术提升学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