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艺术比电视更需要“收视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7 10:17:27 | 文章来源: 艺周刊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经历一场“学术手术”

基于中国艺术界做得当代艺术不太像当代艺术,先行的革命者如朱其开始策划这样一种看似边缘、另类,自助性质的798双年展,但它的积极意义正在被放大。与这些年国内双年展如大片那样声势浩大的大制作,798双年展更像是小成本电影的方式,却更能让人感受到关注“精神现实”这个欲盖弥彰的主题,很令人有一番嚼头。

国内在7月末和8月中旬举办的两次双年展正在释放某种变革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策展人要利用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平台对当代艺术局部做学术上的一次“手术”。这较之以前的国内双年展从来没有过的举措,将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当代艺术出现的流行符号的拒绝,显示了双年展策展人自身从反思到行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业内观察人士解读出,中国当代艺术正走在尝试完成新一轮转变的时间节点上。

798双年展理念还是非常明确的,做法也很是果敢,提出了对抗主流意识的“流动的社群”理念,第一次大面积、集中的呈现了社会非主流群体的生存状态。它的突破性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完全没有主流化的明星;2,邀请了非艺术家身份参与,显示了这次社会化性质很高的一次艺术展览;3,每个作品背后带有一定的行动,以及无一例外的反映了主流之外各类边缘群体的状态;4,国际化成色很足,三分之二以上数量的国外艺术家都是不辞千里来到中国参展。

无独有偶的是,备受争议的成都双年展今年策展人理念也罕见的达到“高度”统一,抛出了“叙事中国”。策展人正在害怕和拒绝流行,双策展人之一的贾方舟就明确表示本届双年展,“对当代艺术中流行样式的突破,再就是对体制内的、对全国美展的‘展体’的流行样式的突破”。本次双年展筹备之初,率先喊出拒绝“大头娃娃”,无疑给今天流行病十足的中国艺术界当头一棒。这是近年来策展人利用一个公共场所像一种流行画风说“不”,多少标志着策展人对现状看不下对艺术家的不行为的有力“反抗”。

面对中国巨大的现实环境产生的无限可能性,当代艺术发生的土壤正在被艺术界各方人士看好。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去热闹化,让中国当代艺术完成“学术手术”正在成为共识与事实。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 呐喊·无音--写给当代艺术的思想者秦冲
·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
· “停滞”还是“前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研究
· 谁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下文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