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从木匠到巨匠:解读不平凡的齐白石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18 14:18:04 | 文章来源: 中国台湾网

齐白石曾在1956年作品集的自序中写道:

予少贫,为牧童及木工,一饱无时而酷好文艺,为之八十余年。今将百岁矣,作画凡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国内外竟言齐白石画,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与诗,则知之者稍稀……

齐白石自己认为,他在“印”与“诗”方面的功力和造诣,是不逊于画的。他曾多次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他这样说不是信口无心,也不是用“书与画”抬高“诗与印”,而是发自肺腑,经过深思熟虑的。白石老人为什么这样排序,其依据又是什么?还需深入研究。但在今天看来,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还是他排在最后一位的画。

王湘绮此时评论的是齐白石37岁时作的诗文,这时的齐白石经过了胡沁园、陈少蕃等高人几年的指点,已经掌握了押韵、对仗、用典等格律的技法,并创作了大量诗作,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诗文、书画、篆刻齐头并进的阶段。但齐白石这一时期的诗文,在内容上写的完全是自己的心里话,在手法上平铺直叙而缺少修饰,或者说直朴有余而意蕴不足。所以,王湘绮说他的诗是“呆霸王薛蟠体”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的说,湘绮先生对齐白石的诗文评价不高,但也正是在老师这番不高评价的刺激下,齐白石才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太浅”,继而更加发奋读书的。他在接受了王湘绮“作诗必先学五言”的指点之后,将阅读诗文的范围扩及到了汉魏六朝。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曲折,齐白石后来诗文的创作才达到了卓越超群的地步。

1900年,齐白石38岁。

经朋友介绍,齐白石应征为江西的一个盐商画了十二幅六尺中堂的《南岳全图》。盐商不懂画,以为着色越浓就越显得气派。齐白石为了迎合盐商的心理,色彩用得很重,光是石绿,就足足用了二斤。但盐商却十分满意,一下拿出了320两银子作为润笔费。320两银子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这下,齐白石名声大振,外面纷纷传言:“这还了得,画画真可以发财了!”多年后谈及此事,齐白石对人说:“这种画法,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名和利,原是蒙得来的。”他有诗曰:“小技羞人忌自夸,久将心事付桑麻。”

几年间,齐白石已先后有了两儿两女,一家人挤在星斗塘老屋里非常拥挤。拿到这320两银子后,齐白石便在离白石铺不远的莲花寨租下了梅公祠堂,带着妻子儿女搬过来居住。

祠堂周围开满了梅花,齐白石便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他又在空地上盖了一间书房,取名为“借山吟馆”。齐白石在这里画画刻印,读书写诗,生活很是恬静,他开始了自己一直非常向往的乡间文人兼画师的生活。

齐白石画了一幅《借山吟馆图》,朋友问他“借山”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山不是我所有,不过借来娱目而已!”齐白石70岁时又重画了一幅《借山吟馆图》,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借山吟馆周围环境的幽美和恬静。

在百梅祠住下后,齐白石经常携妻带子回星斗塘老屋看望父母。回家的路上,他看到沿途满塘的荷花,写下了:“五里新荷田上路,百梅祠到杏花村”的诗句。齐白石心情舒畅,对自己的生活状况非常满足。

这年年底,疼爱他的祖母去世了。

我们把齐白石27岁至39岁拜师学艺这一阶段做个小结。

这一阶段,是齐白石人生历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期,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从一个木匠、画匠到乡间文人和乡间画师的过渡。这种身份的转变,不仅提升了齐白石的社会地位,也预示着他真正艺术创作之路的大幕即将开启。在这十二年里,他转益多师,如饥似渴地求学,执着超常的勤奋,为他后来的职业艺术家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这儿,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齐白石能从一个社会地位极其低微的手艺人摇身成为了乡间文人和画家,而别人却做不到呢?齐白石的与众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呢?

首先,没有人怀疑齐白石的勤奋和聪明,他的聪明与生俱来,他的勤奋伴随一生。这一点我们已经讲了许多。

再有,就是每到齐白石发展的关键时刻,总会有贵人主动站出来提携他,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大家看先是胡沁园、陈少蕃两位老师,接着是王仲言、黎松安等一大群富家子弟,再到后来的大文人王湘绮,这些人都是一定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对像齐白石这样一个无名无分的艺术青年稍加帮助,都会产生影响,就更别说倾其精力去帮他了。那为什么这些人都愿意心甘情愿地主动去帮助齐白石呢?这也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事。我想,一是齐白石“手艺”好,他画的、刻的显露出了非凡的艺术才华,大家爱惜人才。

再就是,青年齐白石身上一定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的芬芳。说通俗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常有人缘。从前面齐白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张扬,不卖弄,含蓄,好学,不争名不争利,有着很高的修养。

还有,因为当时照相技术不普及,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齐白石老年时的照片,但依然不难看出,年轻时的齐白石一定是面目清秀,英俊儒雅。有才华,有修养,又长得漂亮的小伙子,谁见了能不喜欢呢?难怪像王湘绮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大文人,对齐白石不来向他拜师都要念念叨叨,放心不下。可见青年齐白石当年让人喜欢的程度。

“贵人相助”贯穿齐白石的一生,特别是他后来艺术成功之后,与之交往的除了文人、艺术家之外,还有就是最显赫的官僚。但综观全部,我认为有两个人对齐白石的成长影响最大,第一位就是胡沁园,另一位就是齐白石定居北京后结识的陈师曾。简单地说,是胡沁园引导齐白石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而陈师曾恰恰是齐白石艺术走向成熟的关键人物。陈师曾我们后面再说,先说说胡沁园所起的作用。

首先,齐白石拜胡沁园为师之后,在老师的教诲下,眼界大开,功力大增,画艺、诗才得到充分发展。更主要的是他接受了胡沁园“卖画养家”的建议,开始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的道路。并且,一走就是一辈子。

其次,在胡沁园的提携下,青年齐白石迅速改变了人际关系,进入了以当地才子缙绅为核心的文化圈。像前面我们说过的诗社文宴,这类活动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手段,本来是与齐白石这样的民间手艺人根本沾不上边的,但由于齐白石与胡沁园的师生关系,他便一步跨进了这个圈子。齐白石30岁到40岁的十年间,交往最多的是胡、黎两家,而围绕在胡、黎两家身边的都是湖南湘潭一带文化圈里的精英人物,他们大都家族富有,学问修养俱佳,与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对齐白石的艺术乃至生活志趣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胡沁园就是最初打开齐白石艺术之途大门的人。所以我们说,胡沁园对齐白石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总之,在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齐白石完成了这次精彩的转型,他也将迎来自己人生的中年。他开始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体味真山真水。下一章,五出五归。

曾经有人问我:“在齐白石长达百年的人生经历中,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衰年变法!”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艺术巨匠齐白石;没有了齐白石,也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谈论的齐白石的艺术;没有了齐白石的艺术,中国近代美术史必将改写。可见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重要。

什么是衰年变法呢?所谓“衰年变法”就是一个艺术家在生命的晚年,对自己的艺术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改变。放眼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有过衰年变法经历的艺术家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进行衰年变法,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身体健康;二、功力深厚;三、思维敏捷。这三点缺一不可。许多艺术家也想创新,也想变,但常常是人到晚年心有馀而力不足,最终宁愿选择保守一些,维持现状。那么,齐白石衰年变法到底怎么样?他为什么要变法?谁在他变法时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变法前后艺术风格有什么变化呢?请听我一一讲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