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继续谈,工业设计的定义非常深刻,但是必竟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交叉性的学科是很难形成深度研究的体系。仔细看看全世界的设计公司,没有一家是做研发的,那么既然工业设计做不了研发那做什么?那就做造型,很客观的讲研发是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领域。不要把国外的工业设计看成跟上帝一样,他们培养的设计师不像我们这么大的量,这个叫物以稀为贵。国外的设计公司干的工业设计是什么?基本也是造型设计,只是他们做造型设计的时候比较实在比较科学。那么我们要想把工业设计做好,要想做成有高度的设计,那就是我提的一个概念,工业设计做研发,做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做制造业最缺的研发设计。如果大陆跟国外一样做的话,那么一定会很麻烦,因为国情决定的。现在牵涉到讲宏观了,所以我又要打比方来说,美国、欧洲这些国家很特别,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市场革命,到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加上他们的思维与消费理念与我们不一样。在他们的产业链中,制造业存在的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像日本与我们特别喜新厌旧,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日本的工业设计发展的特别快了吗?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人的喜新厌旧,所以他们没办法只能加速造型创新。再看看韩国为什么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搞的那么好,这个是跟文化有关系的,因为韩国小岛文化,整个民族没有什么深度,没有文化底蕴,所以就喜欢搞点花花绿绿的东西出来冲击人的眼球。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这些本质,然后一味的跟着瞎闹,韩国人对你们台湾人好一点,对大陆人简直就是让我无法忍受,他们卖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以及卖到你们台湾的产品都比大陆的便宜。而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简约主义是一种品味的象征,是一种有深度的设计,这个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叫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各位,简约主义,英文叫Minimalism,这个理论原于美国1960年代的一个艺术运动,直到在1980年代开始流行,但是最初流行于室内设计,所提倡的就是简单或者少的装饰,少量的室内物件,简单的线条,色调相近的色彩配置尽可能简单的表现出来。讲到这里大家明白一个概念没有,简约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不是产品设计领域提出的,而工业设计领域只是引用了这个概念而已,所以我们看欧美的产品就知道这个设计风格的体现了。从生活角度来说,简约主义是一种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再举例子来阐述。科技改变了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时也加重了现在人的生活烦琐度,原始社会人类出行非常简单,你可能连衣服都不用穿就可以出去工作了,你可以到树林里随便摘几片树叶遮一遮特殊部位就可以,需要捕获食物怎么办?直接拿地上的石头或者树旁的树枝就可以对你所希望捕获的动物进行攻击,如果一天都没捕到动物怎么办?那就今天晚上不吃荤的,在地上随便挖点青菜带回家就可以了,非常简单。
那现代社会呢?现代社会你要出门需要带什么,通常要带的有手机、钱包、钥匙以及各类需要使用的卡或者证件,那么女士还要带镜子、化妆品,没事情的时候照找镜子补补妆自我陶醉陶醉,男士呢,需要带香烟、名片等等。如果在加上个MP3、数码相机、掌上电脑,我想这个装备已经不亚于你们一个士兵的装备了,这个叫全副武装,这个就是现代人的处境。于是大家觉得太累了,所以就尽可能的希望简约,于是苹果就开始抓住现代人的问题开始进行研究,它就开始考虑将MP3、照相机、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商务活动(炒股)、娱乐游戏、阅读学习等等功能进行集成,尽可能的去掉一切不必要的附加东西,将人的手与眼睛及操作互动进行结合,开发出了一款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苹果手机。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研发,这个不叫工业设计,各位明白吗?那么这样的研发技术需要造型吗?需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造型设计是对于技术含量与技术限制性不高的产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苹果的数码产品就很重视外观造型设计,各位都知道MP3里面就是一块集成线路板,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此时怎么办?如何创造附加值与取得高利润,那么就只有通过外观造型设计了。这样就让各位看到了一个问题,大陆工业设计用的最有代表性的领域就是3C产品领域,也就是台湾说的家用电器与数码电子产品。这些领域为什么会重视工业设计呢?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已经同质化,并且很多都形成了模块化,简单的说就是心脏都一样了,那怎么办?怎么样让消费者来购买我的产品,此时就开始在外观上考虑,因为消费者不了解技术情况也不了解内部结构,所以一般就靠外观与品牌来影响。从我们企业竞争战略来说,我给大家一个定义,看市场上的产品是否进入同质化竞争或者说红海战争阶段,就看这个行业的产品是不是发展到外观战阶段。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产品进入外观战阶段的时候,就标志着这个产业的技术已经高度同质化,外观战就是产品进入红海战争的阶段性标志。
我在大陆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外观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收益,其中说这个外观设计重要性的时候就举苹果手机的例子,我看了后都不想说话,无法理解看问题竟然如此肤浅。我们刚才分析过苹果手机,这个叫研发叫技术革命,如果我拿苹果手机来让各位设计师做设计请问您怎么设计?我的屏幕就是那么大,操作键就是一颗,其他的全部采用触摸技术来实现,而且要考虑到最简约节能的设计,怎么设计外观?那就是外面加个框装饰一下,很简节很大气。最让人觉得肤浅的是说在外观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收益,在大陆的制造环境下说这个话一听就知道是不懂制造业情况,没在企业好好呆过的人。我们都知道大陆是全世界的制造工厂不错,但是所制造的都是不上档次的产品,不是不想制造高档产品,是技术不行,人才不行,体制制度不行。这个问题我点到为止,各位心里很清楚我在说什么,不是我在这里说大陆不好,如果我在这里讲话没高度不客观,这个话万一传到大陆我就麻烦了。很客观的说,你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些问题,所以各位到大陆投资的时候在你们的企业中高层的基本都使用台湾本土人,我曾经也在你们台资企业工作过一年。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那么设计的越漂亮就会使其死的越快。去年有一次在北京,那天有点时间于是就去中关村逛一下,买几个U盘送给学生。那时候清华紫光是很有名气的一个品牌,于是我就买了五个,等我回去送给学生之后,各位能想象接下来出现什么结果吗?接二连三全军覆没,这个就是为什么大陆的民营企业都是短命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核心不行,什么是企业的核心,就是产品就是技术。一个产品的技术与质量不行的时候,如果此时过度重视外观设计,那么就是一个下场,传播速度越快就死的越快。我这次过来主要是给各位讲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战略,战略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按照外观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收益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收益是多少?1500倍,这个叫胡言乱语。不要说1500倍,外观设计如果能带来5倍收益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举个例子来阐述,松下、LG、三星、西门子这些企业够重视工业设计了吧,他们从战略、技术、制造、外观、营销上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看看他们产品的价格,高出多少?那我们不能跟地摊货比,跟中档次的品牌产品比,其实价格相差按倍来计算是不大的。前面我们说了,简约主义设计是一种趋势,那么注意观察会发现韩国走的却是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是一种抓眼球的设计,为什么韩国设计这几年就做的很有影响力,其实韩国走的很痛苦。他们为了引起世界的关注,于是就在设计领域搞抓眼球的设计,这种抓眼球的设计在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领域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在技术很强的领域就麻烦了。就看汽车领域,在技术方面做不错德国与美国,在节能方面做不过日本,于是就做什么?就抓眼球,就拿德国、美国、日本的技术,然后把外观造型做的有吸引力,市场定价又相对较低,于是就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这个是韩国的国家战略,因为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优势,于是就要在设计上进行突破,技术突破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外观设计突破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工业设计上停留在造型阶段,那么在大陆的前景一定是灰色的。各位都知道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吧,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这个事情有着非常代表性的含义。各位听了刚才说的发现一个问题没有,联想的创新设计团队做什么?做外观造型设计,然后媒体就开始误倒说火炬是联想设计团队设计。各位试想,如果当时内部燃烧技术解决不了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就是修改外观造型方案。那么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就是看到了大陆的定义,工业设计就是做外观造型设计。
如果工业只是做外观造型设计,在欧美可以,但是在大陆不行。大陆的消费者消费观念还没健全,企业家的思想意识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体制还不成熟等等的因素,这些以后有机会再来探讨。我们看欧美为什么做外观造型设计可以呢?因为欧美的市场相对成熟,消费者的消费相对理性,他们首先注重的是产品的性能,所以苹果手机在欧美卖的好不是因为外观而是因为技术性能。他们的企业布局相对合理,一个产业只有少数的几家企业进行生产制造,并且有非常明确的产品战略。我开发一个产品需要多少周期,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培育期是多久、成长期多久、衰退期是多久,在什么时候进入市场、什么时候退出市场然后下一代产品的进入,都是有很严谨的战略规划。每升级一代产品就进行一次外观造型的革新,所以一个产品的外观造型可能是3年或者5年才更新一次,而这些设计公司呢就有大量的时间去做研究,因为研究过所以这个设计呢就比较合理,这个价格也就不菲了。而大陆呢?一方面高校设计教育与学术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研究,另外一方面缺乏实际的设计经验。面对大陆这个特色的制造业就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因此也就跟着国外学习搞外观造型设计,但是光搞外观造型设计呢在制造业领域好象这个身份又低了点,于是就再拔高说工业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系统工程。那如果再问什么是产品设计的系统工程,如何实施,那些学者可能告诉你一些飘渺的概念,当你听的云里雾里的时候就告诉你一个概念,工业设计是企业的战略问题。我没听明白这在讲什么,后来我好好思想后还是佩服这些学者的,可能是他们也知道了现在大陆制造业最缺的就是战略,所以也参与进来凑凑热闹。
这次我来呢主要也是讲战略,这个战略的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一天半的时间来深入谈。大陆制造业的特点就是任何一个产业,除了一些国有领域之外,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几百甚至几千家。特别的技术含量低或者技术同质化严重的产业,但是大陆的消费者呢跟日本又有点相似,喜新厌旧,于是每个企业都在不断更新产品。竞争到最后,我们聪明的民族就开始把内部功能技术都模块化,然后就干脆不断的给产品换衣服。接下来我给各位算一组数字,各位就会明白我所说的为什么在大陆工业设计搞外观造型的明天是灰色的。就拿建筑电器领域来说,这个领域中有个产品叫墙壁开关,就是我们装在墙上控制灯与电源的开关插座。这个领域的生产企业在大陆大大小小加起来又2000多家,保守点算就按3/4是干抄袭的,那么有1/4的企业是自己设计或者说外观创新设计,这个时候就是500家,再这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平均每家企业一年推出两款新产品。各位不要觉得奇怪啊,在大陆一家企业一年要是只推出两款新产品根本不算什么大事情,我想台湾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嘛。500家X2款就是1000款新产品,我的上帝啊,每年设计1000款新产品,就那个86X86尺寸的小方块,发展5年就是5000款。这个时候找你做设计怎么做?如果你不调查市场还好一点,可以设计一些已经淘汰的创意,但是你一深入调查就会发现原来该设计的全都设计过了,而且很多创意都超出你的创意。那么在欧美呢?一个行业存在的数量非常有限,通常就1-3家,这些企业的产品通常也是3-5年才更换一代。各位一比较就会明白我们的国情与欧美的不同,邓小平先生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在1988年9月,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了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是我非常赞成的,只有科学技术进步了,此时再将这个先进的技术通过真正意义的工业设计进行外部的造型设计,而真正的工业造型设计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设计师在造这个型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考虑功能技术、使用方式、使用环境、使用人群、当前制造技术、企业可承担成本等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上述工业设计定义的四个层次七个方面。而我们再看一分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显示,大陆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各位从业人员的年龄是20-30岁,而且大部分还是只有大学毕业就出来创办设计公司。我个人表示很担忧,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产业,在大陆现在保守估计80%的设计公司都生存的很艰难,这个就是人员结构决定市场生存,像我这样有着模具、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工业设计、营销、宗教文化、平面设计、项目管理、职业指导、企业管理、宏观经济学、战略这样多重专业教育与实践背景,获得那么多学位、职称、资格证书的人员都不敢去办设计公司,所以我在大陆面对那些设计公司的时候非常困惑。各位有注意观察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的就会发现,这个奖项的评委我可以透露08年这一届我是唯一一个工业设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其他的就是企业与商业界的人员,其中一位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当他们组委会邀请我出任这一届的秘书长时我就提出要求,而且是非常苛刻的要求,让我出任可以,但是必须改革。我们看整个国际的设计比赛都已经进入商业化行为,尤其以德国为首的到全世界收钱而且还直接收欧元,而大陆呢?更糟糕,企业出点钱然后拉几个学者就搞个大赛,通过大赛收集几个方案。而在我来之前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就更不像话,举办了比赛是正泰集团的一个产品,而且是指定的产品,就是出钱让所有的设计师来为这个产品进行设计。各位,比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设计发展而不是商业目的,而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的行为是严重扰乱工业设计正常发展的行为。我们试想,如果每个企业都像上海工业设计协会这样,找个协会或者学校为企业的指定产品进行设计,客观的讲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受益者,但是对于设计师的培养与设计环境的培育是一种伤害。这种现象是大陆特色的,各位,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欧美的设计注重于设计的直接体验进行修整,日本是以充分的基础研究数据为依据,这样就使得没有评价与衡量标准的工业设计有了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而我们思考大陆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其实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且还没有得到制造业的认可。此时再帮助企业做这样的事情,并且是大陆设计教育学者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让企业出点钱通过比赛卖点创意,这样的行为将加速企业对工业设计廉价的认识。
而我一直在观察,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在出任08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时就考虑进行改革,宁缺毋滥。站在科技、技术、制造、市场价值的角度来看待创新设计,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设计立意一定要有依据,技术是否可实现,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价值等等这些方面进行思考与创作,如果国际设计比赛都能这样去要求去做,我想对于设计师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台湾的光宝创新设计比赛搞的也不错,最后要把设计做出来,体现可实现性与价值性。说了这么多大陆设计教育的不好之处,也谈了台湾设计教育的问题,也谈了国外设计领域的一些本质,最后我再说说大陆好的值得台湾学习的一面。
其实大哥那里也有很多好的东西,在设计领域江南大学的张福昌教授与清华大学刘冠中教授,他们两位还是很值得后人学习的。他们是大陆工业设计的元老,所以有机会听设计教育问题的可以请他们过来讲。他们在大陆引进了工业设计,非常伟大的举措,二老严谨的教学态度也为我所钦佩,结果呢?这些严谨的要求严格的负责任的学者就被第二代、第三代学者给踩下去了。因为我最近为大陆的工业设计领域非常着急,因此写了些文章也做了些专访开了些讲座,这是实在忍不下去的情况下才站出来说几句的。有人说很佩服我的勇气,敢公开批评,其实不是我的勇气,只是希望说点实话给学生们一些帮助给学者们一些反思,其实我不怕得罪大陆的学者其中有一个原因今天透露给各位,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大陆以外的圈子会邀请我讲座,而且基本都是比工业设计有高度的圈子,所以我你们给了我勇气啊。这也就是说,如果我在宏观经济、战略、管理的圈子批评工业设计的时候所带来的影响比在工业设计领域内批评所带来的影响要大很多。
我们用了将近三个小时来探讨了工业设计的问题,说了很多,下午我们来讲这次讲座的重点战略,文化与战略。由于时间非常有限,对于一些问题说的不到位、不透彻的希望各位海涵,接下来留十分钟的时间给各位现场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