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人艾瑞克•侯麦 (Eric Rohmer) 今年一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八十九岁,晚年的时光里,清瘦干练的侯麦,看上去俨然一位詹森教修士。清癯、冷峻的外表下,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透出蓝色的智慧之光,在整个电影创作生涯中,侯麦以理性、含蓄的影像风格而广为人知。在新浪潮的推动者里,侯麦属于较年长的一位,比特吕福和戈达尔要早十年出生,称得上是新浪潮的传奇人物,其作品拒绝流行的美学和政治潮流,坚持自己纯粹的创作方向—-对情爱的游戏进行嘲讽揶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里,侯麦在主题和风格上,一直都不够激进,审慎中庸,他的作品似乎对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漠不关心,而对此他非常坚持,或者说极为保守,这位极简主义大师、平凡哲学家用艺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的中产阶级小天地,究竟如何评价侯麦的艺术,主要在于我们从何角度去看待它,侯麦自己曾表示过:艺术家的作用就是要编排愉悦。从第一部长片《狮子星座》(The Sign of Leo, 1963)燠热的八月街头,到最后一部作品《爱情誓言》(The Romance of Astrea and Celadon) 里十五世纪高卢秀美的世外桃源,明丽的布景安排,体现了他协调一致的创作方法,而人们却常常误会为矛盾而不合理。导演在关注点上的精确压缩,在风格和视野上有意为之的限制,形成了对社会充分而透彻的观察,以及精心编排下的赏心悦目。
与他的新浪潮战友们相比,侯麦并不激进、冒险,也不急于打破传统,但这并不表示他对电影的热情比别人就少,事实上,他是一位十足的电影狂。侯麦以写评论而出名,之后(1957-1963)成为了《电影手册》的编辑,是茂瑙(Murnau)、霍克斯(Hawks)、希区柯克(Hitchcock)和普雷名格(Preminger)的拥护者。只是侯麦对电影接触的比较晚,他曾说:“十六岁前,我还什么都没看呢,”所以,他吸收和产生的影响不如戈达尔、特吕福和里维特等人那么大。侯麦的《狮子星座》和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Paris Belongs to Us, 1960),虽然都是二人的首部长片,里面的主角都是流亡巴黎的美国人,但是在基调上大不一样。侯麦和里维特分别都受到了弗莱茨•朗(Fritz Lang)的影响,但是侯麦出人意料的喜剧传统可看到雷诺阿的影子,尤其是雷诺阿的《布杜落水记》(Boudu Saved from Drowning, 1932),而里维特放大的妄想症奇谈在朗的 《大都会》中电梯、屋顶、巴别塔中都可找到印证。
导演侯麦在《爱情誓言》拍摄现场、法国、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