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20世纪前期中国留日画家的油画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2 15:04:30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唐蕴玉曾经有过“民国十六年东渡日本,从石井柏亭诸家求深造,其作品曾列入东京展览会”的背景。回国后她又曾经加入了1928年成立的艺苑绘画研究所。那里聚集了王济远、潘玉良和朱屺瞻等名家,其中洋溢着浓厚的印象主义创作氛围。唐氏“作风近日本化,得力于桥本关雪、漆谷园四郎、石井柏亭诸氏。作于西湖者十二点,作于普陀者十一点,作于日本者十八点。以《西泠一角》、《雪朝》等为佳。有人像、裸体亦售”。她曾经在《寸感》一文中指出:“画的成功,当然以取材、色调、结构为根本,我尤感觉到绘画的色调,可以表示各人的个性,像歇妄纳(Chavannes)喜用静雅的色调,时时露着悲感;蒙耐(Menet)的风景色调,喜画鲜明的苍空,时常表现强烈的日光。这两画家用的色调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可以使人佩服的地方。我对于这两画家的色调都欢喜,不过在无形中常喜用冷色的,我不敢说用了Chavannes的色调,就可以说好,这也是表示我个性的趋向罢了。至于其他画家,都有各人的生命存在里面。”

与唐蕴玉具有同样留日背景的“才媛”中,关紫兰同样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女性艺术家。“关女士,借用中村纪元的话说,是一位‘美若牡丹的稀世丽人’。她的艺术‘自由独特、新锐、直截了当。’”关紫兰以其特有的艺术灵性,赋予了闺阁题材以风花雪月般的诗意美感,同时又运用印象主义的生动笔触和节奏,并结合表现主义风格的多变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形成画面中简洁而率真的形象处理,体现了别具一格的中国意象和情致。

在日本留学的西洋画家之中,形成了印象主义风格多样化的面貌。卫天霖于1920年赴日留学,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受教于藤岛武二。1928年归国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卫天霖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派意味和效果,着意追求光影变化和色彩的微妙处理,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由于受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而开始将印象派的色彩与中国民间艺术和野兽派的单纯化的大块面结合起来,形成他饱满厚实、斑斓交错的艺术特征,其艺术风格于淳朴之中蕴藏华美气质。此如刘海粟所评价:“卫天霖先生是北方油画大家,其代表作品有泰岱黄河的气势,而运色绚丽脱俗,色色相生,响亮如交响乐,而质朴沉着,善于吸收民间艺术之长,毫端消化了傅山草书,线条遒辣鲜劲,以形写神传情,一斧无痕。”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