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
参加“*”期间首届全国美术展览,并结识了王怀庆、孙景波、张红军、艾轩等北京美术界精英。
创作《黄河颂》。
年底与张芷结婚,两人常躲在栖身的小阁楼里欣赏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巴赫的名曲。
1973年
父亲去世。
儿子陈凛出生。
创作《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
1974年
创作《写于长夜——鲁迅》。
1976年
创作《苏州》、《刑场上的婚礼》(与蔡江白合作)。
为《中国文学》季刊英文版小说《药》和《金光大道》作插图,其中根据鲁迅同名小创作的《药》获全国连环画创作奖。又与电影界人士交往频密,为谢晋执导的《青春》和杨延晋执导的《苦恼人的笑》等影片设计海报。
1977年
经著名军事画家何孔德力荐,创作油画《占领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现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创作《工厂工人》。
1978年
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作品自巴黎往上海展览。陈逸飞首次亲睹西方名画真迹,心灵震撼,对米勒的作品尤其神往。
1979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当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大会代表。
创作《踱步》。
1980年
经香港赴美国纽约自费留学,在港期间得到电影制片人朱牧夫妇帮助。9月1日美国“劳工节”当夜抵达纽约,继而在纽约大学攻读,《艺术新闻》称其为“第一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美国学习的艺术家”。留学期间生活清苦,仍鼓起勇气走进气派堂皇的画廊尽情欣赏名画佳作。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毕加索回顾展尤其印象深刻。
多幅作品参加北京全国美展。
作品于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及康州新英伦现代艺术中心展出。
1981年
入读纽约亨特学院,获美术专业奖学金。到罗耶艺术修复与装裱公司修画,接触大量西方名画家如沙俊、毕加索及玛达威路的作品,对西画制作有更深入的认识,更迷醉在画艺的世界里。
1982年
多幅作品在麻省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及波士顿市政大厅画廊展出。
《占领总统府》获“1977-1982年全(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评选”一等奖。
春季,巨幅历史画《踱步》和《一个艺术家的肖像》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
因“不想做修画专家而想做画家”而辞去修画工作,倾其所有乘火车作自助欧洲游。为节约开支,晚上多在火车上度过。两月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10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大量欧洲名画原作,夙愿得偿。
1983年
9月1日在美国的首次个人画展在哈默画廊隆重举行,此时距他赴美正好3周年。
10月3日-22日在纽约哈默画廊举行首次个人画展非常成功,画廊购下其作品12幅。至1990年,先后在此举办6次个人画展。
创作《古桥》、《寂静的运河》、《笛手》。
1984年
获纽约亨特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加入曼哈顿的中国艺术圈子,与作曲家谭盾、电影导演张艺谋等名士交往。在哈默画廊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后,画评家以“浪漫写实主义”来形容他的作品。
创作油画《故乡的回忆》、《年轻的大提琴手》、《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少女》、《钢琴手》。
1985年
在华盛顿科克伦美术博物馆举行个展。
为联合国创作水乡题材油画,其中《双桥》被选用作5月10日首日封。
6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已有120年历史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行个人画展。
应邀在华盛顿的康科兰画廊举行画展。
创作《吹笛魂》。
1986年
与结婚14载的张芷友好分手。
创作《横卧的*》。
1987年
看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美国天堂——哈逊河画派的世界”画展,灵感所至,赴哈逊河畔创作一系列的风景画。
创作《长笛手》。
1988年
首次到西藏北部和甘肃南部游历,对西藏神秘独特的风俗民情产生共鸣,创作出一系列以西藏为主题的油画。
创作《中提琴手》、《二重奏》、《乐手》、《兄弟》、《丽人行》。
1989年
首次在日本东京西武艺术馆举行个展,多幅作品被东京富士艺术馆及其他知名人士收藏。
游历意大利威尼斯并创作一系列相关题材的油画。
为新落成的洛杉矶哈默艺术馆绘制哈默博士巨幅肖像。
|